›› 2012 ›› Issue (2): 1-.

• 宏观经济 •    下一篇

财政转型:以“有形之手”促进科学发展

武力   

  1.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北京 100009
  • 收稿日期:2012-01-05 出版日期:2012-03-15 发布日期:2012-03-22
  • 作者简介:武 力(1956-),男,北京市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国现代经济史。
  • 基金资助: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新中国成立60年基本经验研究”(08&ZD006)阶段性成果。

  • Received:2012-01-05 Online:2012-03-15 Published:2012-03-22

摘要: 1978年改革开放以前,由于国家安全和加快工业化及突破“贫困陷阱”等因素,中国建立起能够贯彻赶超战略的高积累体制,此时财政的主要功能是将分散的剩余集中到国家手中用于建设,这个时期的财政也可以称作“生产建设型财政”,它保障了中国独立工业体系的形成。1978年至2011年,中国的经济发展呈现出政府和资本共同主导发展的特点,1998年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建立公共服务型财政的目标,2003年中共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建立和谐社会以后,财政转型加快步伐。由于工业化中期的投资需求、就业压力、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以及加入WTO带来的机遇,使得财政转型并不尽如人意。2008年以来持续的世界金融危机、国内收入差距过大的压力等使得财政转型所提供的扩大内需、缩小收入差距和提高人力资本的作用越来越成为科学发展和改善民生的必要条件,因此,未来财政转型的速度必将加快。

关键词: 生产建设型财政, 公共服务型财政, 财政转型, 科学发展, 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