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钧霆, 董丹丹, 李凯杰. 知识产权保护与偏向性技术进步[J].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2023, 41(05): 31-40. |
[2] |
丁建勋, 罗润东. 人工智能发展有利于我国居民消费扩容吗[J].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2023, 41(03): 18-28. |
[3] |
丁建勋, 林一晓. 资本配置、体现式技术进步与我国经济的高质量持续增长[J].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2020, 38(03): 1-11. |
[4] |
史敦友. 中国省际工业绿色化评价及空间差异性研究[J]. , 2019, 37(04): 80-88. |
[5] |
张明, 胡壮程, 薛泽帅. 产业高级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基于我国产业结构演进的实证分析[J]. , 2019, 37(02): 24-30. |
[6] |
闫永琴, 尹丽琴. 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下的我国制造业异质性与成长能力研究[J]. , 2018, 36(06): 46-55. |
[7] |
李燕, 成德宁, 李朋. 农业保险促进了农业绿色生产率提高吗[J]. , 2018, 36(06): 101-108. |
[8] |
郝翠红, 李建民. 技术进步、研发投入与性别工资差距——基于CGSS数据的实证分析[J]. , 2018, 36(05): 44-54. |
[9] |
郑猛, 杨先明. 要素替代、技术进步与中国制造业比较优势动态化[J]. , 2017, 35(06): 1-18. |
[10] |
李胜旗, 邓细林. 政府干预、金融集聚与地区技术进步[J]. , 2016, 34(06): 17-25. |
[11] |
刘志恒, 王林辉. 中间品进口贸易结构影响技术进步偏向性跨国传递吗[J]. , 2016, 34(03): 1-9. |
[12] |
林春. 中国政策性银行全要素生产率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宏观与微观解构[J]. , 2016, 34(02): 17-25. |
[13] |
邱兆林. 行政垄断、技术进步与行业收入差距———基于工业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 , 2014, 32(06): 1-. |
[14] |
霍 忻. 中国转型期OFDI产业结构调整效应分析———基于行业面板数据模型[J]. , 2014, 32(06): 95-. |
[15] |
高 辉,吴 昊. 区域工业能源效率差异研究———基于产业结构与技术进步的视野[J]. , 2014, 32(02): 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