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钟文晶,罗必良.禀赋效应、产权强度与农地流转抑制——基于广东省的实证分析[J].农村经济问题,2013(3):6~16. [2] 钟甫宁,纪月清.土地产权、非农就业机会与农户农业生产投资[J].经济研究,2009(12):43~51 [3] 倪国华,蔡昉.农户究竟需要多大的农地经营规模?——农地经营规模决策图谱研究[J].经济研究,2015(3):159~171. [4] 郭庆海.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尺度:效率抑或收入[J].农业经济问题,2014(7):4~10. [5] 曾靖.湖北省"粮食龙头企业+农户"经营模式的改革创新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3):62~67. [6] 徐勇." 再识农户"与社会化小农的建构[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6(3):8. [7] 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4. [8] 税尚楠.农业经营模式的选择:资本农场或合作经营[J].农业经济问题,2013(8):33. [9] 张良铭,陈国建,赵勤明.论城市工业对农村工业化的带动作用——宝鸡市"工业下乡"的研究[J].宝鸡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2):68~75. [10] 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26卷第2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116. [11] 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2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584,396. [12] John W.Meller,The Economics of Agricultureal Development.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66. [13] 翟文华,周志太.农业资本化替代小农经济势在必然[J].现代经济探讨,2014(10):44. [14] 韩庆祥.从资本逻辑走向人的逻辑[J].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17(7):87. [15] 周黎安,刘冲,厉行,等."层层加码"与官员激励[J].世界经济文汇,2015(1):1~15. [16] 杨庆育.我国农业经营模式与新型农业的总体取向[J].改革,2014(12):7. [17] 杜雷田.新胜.成都:创新合作经营模式,推进土地规模流转[J].中国农民合作社,2014(10):19. [18] 穆图阿·瓦伊玛:非洲合作社的改革和发展[N].中华合作时报,2012~06~15. [19] 刘正周.管理激励与激励机制[J].管理世界,1996(5):213~215. [20] 姜松,王钊.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经营与农业经济增长——中国经验证据实证[J].财贸研究,2013(4):31~39. [21] 芦千文.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组织创新逻辑与融合机制设计[J].当代经济管理,2017(7):38~44. [22] 孙新华.规模经营背景下基层农技服务"垒大户"现象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80~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