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琳,李珂珂,周正涛."后脱贫时代"我国贫困治理的特征、问题与对策[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5):49~56. [2] 黄开腾.国外社会组织扶贫:历史演变、实践经验及其政策启示[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34~43. [3] 谢治菊,彭智邦.东西部协作政策扩散的维度、逻辑与启示——基于政策扩散理论的文本分析[J].中国公共政策评论,2021(3):37~56. [4] 李勇.改革开放以来东西扶贫协作政策的历史演进及其特点[J].党史研究与教学,2012(2):36~43. [5] 谢庆奎.中国政府的府际关系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26~34. [6] 张莉,徐家林.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政治伦理[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5(1):108~114. [7] 林劼.我国东西部扶贫协作机制创新——以粤桂扶贫协作财政视角为例[J].地方财政研究,2020(10):59~70. [8] 凌经球.推进滇桂黔石漠化片区扶贫开发的路径研究——基于新型城镇化的视角[J].广西民族研究,2015(2):143~151. [9] 祝慧,雷明.东西部扶贫协作场域中的互动合作模式构建——基于粤桂扶贫协作案例的分析[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1):95~101+192. [10] 梁健,张小虎.分类治理:乡村振兴视域下贫困治理新机制探索——基于西部C村的实证研究[J].兰州学刊,2021(5):130~143. [11] 陈友华,庞飞.福利多元主义的主体构成及其职能关系研究[J].江海学刊,2020(1):88~95. [12] 刘智.积极探索社会扶贫的有效路径[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8(12):83~85. [13] 李小云,苑军军,于乐荣.论2020后农村减贫战略与政策:从"扶贫"向"防贫"的转变[J].农业经济问题,2020(2):15~22. [14] 左停,李世雄.2020年后中国农村贫困的类型、表现与应对路径[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58~67. [15] 白增博,孙庆刚,王芳.美国贫困救助政策对中国反贫困的启示——兼论2020年后中国扶贫工作[J].世界农业,2017(12):105~111. [16] 周雪光.基层政府间的"共谋现象"——一个政府行为的制度逻辑[J].社会学研究,2008(6):1~21;243. [17] 李棉管.自保式低保执行——精准扶贫背景下石村的低保实践[J].社会学研究,2019(6):188~212;246. [18] 陈成文,王祖霖."碎片化"困境与社会力量扶贫的机制创新[J].中州学刊,2017(4):81~86. [19] 李钰.我国城乡贫困治理的新趋势及对策建议[J].江淮论坛,2021(5):34~40;193. [20] 李瑞昌."界定"中国特点的对口支援":一种政治性馈赠解释"[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5(4):194~204. [21] 许源源,邹丽."行政国家"与"隐形社会":农村扶贫中的国家与社会关系[J].社会主义研究,2010(3):50~53;71. [22] 王雨磊,苏杨.中国的脱贫奇迹何以造就——中国扶贫的精准行政模式及其国家治理体制基础[J].管理世界,2020(4):195~209. [23] 谭贤楚."输血"与"造血"的协同——中国农村扶贫模式的演进趋势[J].甘肃社会科学,2011(3):226~228. [24] 谢治菊,王乐童,林忠伟.多维嵌入与叠加赋能:社工介入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的角色与逻辑[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6):69~79. [25] 邹新艳,徐家良.基于整体性治理视域的社会组织集成攻坚扶贫模式研究[J].行政论坛,2018(5):54~60. [26] 王晓毅.反思"第三部门"理论:扶贫中的政府与公益组织[J].文化纵横,2020(6):69~77+158. [27] 万鹏飞,吴雨坤.东西部扶贫协作:模式的研究与未来的发展——以北京市东西部扶贫协作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21(3):87~95. [28] 秦升泽,李谷成.精准扶贫政策对农户多维贫困的影响研究——来自准自然实验的经验证据[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3):100~111. [29] 郑平,陶云飞,李中仁.地方政府竞争与当代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一个文献综述[J].产业经济评论,2020(5):15~28. [30] 刘鹏.从分类控制走向嵌入型监管:地方政府社会组织管理政策创新[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1(5):91~99. [31] 康晓光,韩恒.分类控制:当前中国大陆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