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Alston J M, Beddow J M, Pardey P G. Agricultural research, productivity, and food prices in the long run[J].Science,2009,325(5945):1209~1210. [2] 赫国胜,张微微.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影响效应分解及区域化差异——基于省级动态面板数据的GMM估计[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79~88. [3] Gong B. Agricultural reforms and production in China:changes in provincial production function and productivity in 1978~2015[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2018,132:18~31. [4] 王璐,杨汝岱,吴比.中国农户农业生产全要素生产率研究[J].管理世界,2020(12):77~93. [5] Hou Y, Oenema O, Zhang F. Integrating crop and livestock production systems-Towards agricultural green development[J]. Frontiers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21,8(1):1~14. [6] 高圆圆,陈哲.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演化逻辑、效益比较与未来发展取向[J].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22(5):102~111. [7] 黄祖辉,俞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现状、约束与发展思路——以浙江省为例的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0(10):16~26;56. [8] Lin B, Wang X, Jin S, Yang W, Li H. Impacts of cooperative membership on rice productivity:Evidence from China[J]. World Development, 2022, 150:105669. [9] 黄杰,陈美玲,刘从九.农业生产合作组织的发展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基于长江经济带省级面板数据分析[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52~59;157. [10] 张益丰,孙运兴."空壳"合作社的形成与合作社异化的机理及纠偏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20(8):103~114. [11] 李谷成.技术效率、技术进步与中国农业生产率增长[J].经济评论,2009(1):60~68. [12] 倪国华,蔡昉.农户究竟需要多大的农地经营规模——农地经营规模决策图谱研究[J].经济研究,2015(3):159~171. [13] 刘建翠.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研究:回顾与展望[J].技术经济,2022(1):77~87. [14] 朱喜,史清华,盖庆恩.要素配置扭曲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J].经济研究,2011(5):86~98. [15] 全炯振.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实证分析:1978~2007年——基于随机前沿分析(SFA)方法[J].中国农村经济,2009(9):36~47. [16] 陈卫平.中国农业生产率增长、技术进步与效率变化:1990~2003年[J].中国农村观察,2006(1):18~23;38;80. [17] Cao K H, Rosenzweig M R.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growth in post-reform china[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2013, 104(3), 165~180. [18] 李谷成,尹朝静,吴清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5(1):141~147. [19] 陈刚,王燕飞.农村教育、制度与农业生产率——基于中国省级层面数据的实证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0(6):18~27. [20] 刘帅.农业信息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J].社会科学家,2021(9):79~85. [21] 薛超,史雪阳,周宏.农业机械化对种植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影响路径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20(10):87~102. [22] 任健华,雷宏振.数字普惠金融、资本深化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J].社会科学家,2022(6):86~95. [23] 王悦,杨骁,张伟科.农业保险发展对农村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6):70~77;162~163. [24] 尹朝静.科研投入、人力资本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27~35. [25] 李士梅,尹希文.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7(9):4~13. [26] 苑鹏.试论合作社的本质属性及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基本条件[J].农村经营管理,2006(8):16~21;15. [27] 刘同山,孔祥智.加入合作社能够提升家庭农场绩效吗——基于全国1505个种植业家庭农场的计量分析[J].学习与探索,2019(12):98~106. [28] 管曦,谢向英.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户生产效率的影响——基于福建省的实证分析[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6~10. [29] 王太祥,周应恒."合作社+农户"模式真的能提高农户的生产技术效率吗——来自河北、新疆两省区387户梨农的证据[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73~77. [30] 黄祖辉,朋文欢.农民合作社的生产技术效率评析及其相关讨论——来自安徽砀山县5镇(乡)果农的证据[J].农业技术经济,2016(8):4~14. [31] 汪三贵,周园翔.产业扶贫、收入增长和家庭教育支出——基于产业扶贫示范试点项目的准实验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23(2):4~19. [32] 宁静,殷浩栋,汪三贵,等.产业扶贫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机制及效果——基于乌蒙山和六盘山片区产业扶贫试点项目的准实验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9(4):58~66;88;159~160. [33] Carnegie M, Cornish P S, Htwe K K, Htwe N N. Gender, decision-making and farm practice change:an action learning intervention in Myanmar[J].Journal of Rural Studies, 2020, 78(4):503~515. [34] 郭熙保,吴方.参加合作社能提高家庭农场生产技术效率吗?[J].社会科学战线,2022(1):66~79. [35] 刘乃全,邓敏,曹希广.城市的电商化转型推动了绿色高质量发展吗——基于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的准自然实验[J].财经研究,2021(4):49~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