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H·哈肯.协同学——自然成功的奥秘[M].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98:8~18. [2] 徐慰曾,Dale H. Hoiberg.不列颠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7:10~477. [3] 黄群慧.论新时期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J].中国工业经济,2017(9):5~24. [4] 洪银兴,任保平.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内涵和途径[J].中国工业经济,2023(2):5~16. [5] 张帅,吴珍玮,陆朝阳,等.中国省域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J].经济地理,2022(7):22~32. [6] 姜松,孙玉鑫.数字经济对实体经济影响效应的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2020(5):32~39. [7] 郭晗,全勤慧.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测度评价与实现路径[J].经济纵横,2022(11):72~82. [8] 史丹.数字经济条件下产业发展趋势的演变[J].中国工业经济,2022(11):26~42. [9] 李颖,贺俊.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产业创新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22(2):101~106. [10] 任保平,李培伟.数字经济背景下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六大路径[J].经济纵横,2023(7):55~67. [11] 焦勇.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转型:从价值重塑到价值创造[J].经济学家,2020(6):87~94. [12] 吕铁,李载驰.数字技术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基于价值创造和价值获取的视角[J].学术月刊,2021(4):56~65;80. [13] 王小明,邵睿,朱莉芬.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探究[J].改革,2023(3):148~155. [14] 田朔,孙爱琳.数字经济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J].经济问题,2023(6):41~49. [15] 武晓婷,张恪渝.中国数字经济产业与制造业融合测度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22(12):10~19. [16] 李健旋.制造业与数字经济产业关联融合测度及异质性研究[J/OL].中国管理科学,2023-08-21:1~14. [17] 柳毅,赵轩,杨伟.数字经济对传统制造业产业链创新链融合的影响——基于中国省域经验的实证研究[J].浙江社会科学,2023(3):4~14;156. [18] 钞小静,元茹静.数字技术对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影响[J].统计与信息论坛,2023(4):33~47. [19] 周骁,郭树华.数字化转型如何影响企业利润率——数字经济视角下的机制与经验研究[J].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23(1):32~40. [20] 赖一飞,叶丽婷,谢潘佳,等.区域科技创新与数字经济耦合协调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2(12):31~41. [21] 金碚.中国制造2025[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175~176. [22] 廖信林,杨正源.数字经济赋能长三角地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效应测度与实现路径[J].华东经济管理,2021(6):22~30. [23] 阳立高,许调蓉,韩峰.中国数字经济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水平测度及其时空特征[J].财经理论与实践,2023(2):81~87. [24] 田鸽,张勋.数字经济、非农就业与社会分工[J].管理世界,2022(5):72~84. [25] 任保平,贺海峰.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空间分布及其特征[J].统计与信息论坛,2023(8):28~40. [26] 王家庭,李艳旭,马洪福,曹清峰.中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动能转换:资本驱动还是技术驱动[J].中国工业经济,2019(5):99~117. [27] 熊湘辉,徐璋勇.中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金融支持影响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5(6):73~89. [28] 任保平,巩羽浩.黄河流域城镇化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研究[J].经济问题,2022(3):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