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培林. 村落的终结——羊城村的故事[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2019:33~37. [2] 丁波. 秩序再造:过渡型社区的空间重构与治理转型[J].甘肃社会科学,2023(2):62~68. [3] 陆益龙,韩梦娟.村落空间的解构与重构——基于华北T村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考察[J].社会建设,2020(1):44~57. [4] 刘升,刘广菲.共同富裕的浙江经验:基于城乡产业联动的分析视角[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78~89. [5] 田毅鹏."未来社区"建设的几个理论问题[J].社会科学研究,2020(2):8~15. [6] 陆益龙. 村庄特质与乡村振兴道路的多样性[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5):141~148. [7] 文军,吴越菲. 流失"村民"的村落:传统村落的转型及其乡村性反思[J].社会学研究,2017(4):22~45. [8] 田鹏. 嵌入式治理视角下"村转居"的行动逻辑及反思——基于苏北新型农村社区的实地调查[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85~95. [9] 葛丹东,张心澜,梁浩扬. 浙江省乡村未来社区的规划策略研究[J].建筑与文化,2020(11):79~80. [10] 田毅鹏. 乡村未来社区:城乡融合发展的新趋向[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1(1):12~18. [11] 项继权. 中国农村社区建设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6:349~380. [12] 文军,沈东.认知、移情与行为:新市民群体角色再造的内在机理——基于大都市郊区农民市民化的调查分析[J].人文杂志,2015(1):111~119. [13] 王春光.城市化中的"撤并村庄"与行政社会的实践逻辑[J].社会学研究,2013(3):15~28. [14] 李培林.新发展社会学:理论框架的构建[J].社会,2022(6):2~14. [15] 文军,王云龙.新发展社会学理论构建中的不确定性发展逻辑及其启示[J].社会发展研究,2022(1):81~97. [16] 李培林:中国式现代化和新发展社会学[J].中国社会科学,2021(12):4~21. [17] 田毅鹏.新发展社会学体系构建中的"城乡向度"[J].社会发展研究,2022(1):39~55. [18] 叶敬忠.新发展社会学的想象[J].社会发展研究,2022(1):56~80. [19] 田鹏.城乡融合发展进程中跨县搬迁社区运行逻辑及反思——基于社区行动主体性视角[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1):73~83.。 [20] 田鹏.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村庄转型的实践逻辑——基于地域社会理论视角[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5):13~22. [21] 刘祖云,张诚.重构乡村共同体:乡村振兴的现实路径[J].甘肃社会科学,2018(4):42~48. [22] 田鹏,王晓.农民集中居住区社会行动体系重建及反思[J].农业经济问题,2020(12):41~49. [23] 周大鸣,郑梦娜.从"二元社区"到社区融合——以东莞虎门太平村为例[J].青年探索,2019(5):48~60. [24] 何睳,何于一,任源钢.乡村治理中国式现代化:重要意义、现实困境及完成路径[J].重庆社会科学,2023(6):80~90. [25] 罗兴佐.过渡型社会与乡村治理现代化[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19~128. [26] 陶自祥.乡村振兴与特色村落的价值定位及发展类型——基于云南考察[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4):79~87. [27] 党国英.城乡社会治理二元体制趋于消失[J].农村工作通讯,2017(20):44. [28] 田鹏.嵌入视角下农村集体产权治理的实践逻辑及反思[J].农业经济问题,2021(9):45~57. [29] 曹海林.村庄治权合法性来源的嬗变进路及其现代构造[J].天津社会科学,2013(1):63~68. [30] 何庆华.从"地方"到"类地方":现代化进程中我国传统村落的空间重构[J].贵州社会科学. 2023(3):163~168. [31] 赵志业,张丹阳.共同富裕视域下乡村文化共同体建设的困境与路径[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62~68. [32] 唐俊,徐祖祥:空间表征与象征秩序:桂西南壮族乡村治理中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重塑[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2):104~111. [33] 桂华.乡村治理的"共同体"传统与当代建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视角[J].国家治理,2023(15):67~72. [34] 冷芳,卫敬,孙新华.嵌入与协同:社区本位型农业规模经营的转型机制及社会功能[J].人文杂志,2023(9):122~131. [35] 王通.中国流动人口市民化的场域适应与行为变迁[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6):115~125. [36] 李俊清,吴刚.空间结构视阈下民族地区治理的"在场"与"脱域"[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2(5):49~59. [37] 马良灿,李静静.新型复合式农村组织体系建设的在地化实践——以山东"烟台经验"为例[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6):80~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