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郑秉文,孙永勇.对中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现状的反思——半数省份收不抵支的本质、成因与对策[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9(3):1~16. [2] 李琼,周宇,张蓝澜,等.中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区域差异及影响机理[J].地理学报,2018,73(12):2409~2422. [3] 汪润泉,鲁於,刘玉萍.财政分权如何加剧了养老保险基金失衡——基于收支二维视角的分析[J].保险研究,2021(2):113~127. [4] 郑功成.从地区分割到全国统筹——中国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深化改革的必由之路[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5,29(3):2~11. [5] 闫琳琳,穆怀中.养老金统筹层次提升的收入再分配效应研究——以辽宁省级统筹为例[J].社会保障研究,2012(6):23~35. [6] 贾洪波,方倩.基础养老金省级统筹到全国统筹再分配效应的比较静态分析[J].保险研究,2015(1):100~111. [7] 于文广,李冰,卢舒,等.基础养老金统筹层次的收入再分配效应[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9,40(6):47~53. [8] 邓大松,杨晶.中国城镇职工基础养老金给付水平及其非均衡性评价——基于省级统筹和全国统筹的测算[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3(1):17~28. [9] 杨俊.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收入再分配效应研究[J].社会保障评论,2022,6(5):79~89. [10] 穆怀中,闫琳琳,张文晓.养老保险统筹层次收入再分配系数及全国统筹类型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4,31(4):19~34. [11] 刘伟兵,韩天阔,刘二鹏,等.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中的待遇确定方法与"福利损失"研究[J].保险研究,2018(4):86~97. [12] 边恕,李东阳.推进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方案设计与实施路径[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156~163;174. [13] 边恕,张铭志.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中央调剂最优比例研究——基于省际基金结余均衡的政策目标[J].中国人口科学,2019(6):32~45;126~127. [14] 房连泉,魏茂淼.基本养老保险中央调剂制度未来十年的再分配效果分析[J].财政研究,2019(08):86~98. [15] 彭浩然,王琳琳.中央调剂金比例对养老保险基金地区差距的影响[J].保险研究,2019(7):106~115. [16] 石晨曦,曾益.养老金全国统筹"第一步":实施中央调剂制度能改善区域间的不均衡吗?[J].统计与信息论坛,2020,35(2):85~93. [17] 李春根,赵阳.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的空间效应分析[J].改革,2022(9):143~154. [18] 郑秉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实现路径与制度目标[J].中国人口科学,2022(2):2~16;126. [19] 吴万宗,邓智宇,曾益,等.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新阶段:全国统筹制度能降低财政负担吗?[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22,24(6):64~77. [20] 曾益,陆颖.养老保险基金财政压力的化解路径研究——基于余缺调剂的全国统筹制度实施背景[J].财政研究,2023(1):116~129. [21] 官兆,丁攀.全国统收统支能否实现基本养老保险财务可持续:来自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23(8):199~210. [22] 杨红燕.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结构、公平性与影响[M].湖北: 武汉大学出版社,2014. [23] 朱恒鹏,岳阳,林振翮.统筹层次提高如何影响社保基金收支——委托-代理视角下的经验证据[J].经济研究,2020,55(11):101~120. [24] 赵仁杰,范子英.养老金统筹改革、征管激励与企业缴费率[J].中国工业经济,2020(9):61~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