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5年第01期(总第234期) 刊出日期:2025-01-15 上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青年财经论坛
    房价不平衡、劳动力流动与工资收入差距
    苏晓, 傅东平, 李勇刚
    2025 (01):  1-10. 
    摘要 ( 178 )   PDF(1229KB) ( 272 )  
    改善收入分配格局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已有研究主要基于财产性收入论证房价与居民收入差距的因果关系,本文从房价不平衡的现实角度出发,通过引入不同技能劳动力流动差异,探讨房价不平衡对工资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住房价格对工资收入差距的扩大作用随房价上涨而持续增强,房价不平衡能够显著扩大工资收入差距。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房价不平衡加剧了不同技能劳动力之间的流动差异,致使高技能劳动力拥有相对更强的流动性,而劳动力流动对高技能劳动力的工资收入又具有相对更强的提升作用,因此在房价差异和劳动力技能差异的双重作用下,我国劳动要素配置的不合理程度提升,劳动力工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研究结论有助于丰富房价与居民收入差距之间的结构性问题探索,深入追溯居民收入差距的不合理成因,为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金融科技、知识产权试点与企业数字化转型
    崔皓, 李华民, 吴非, 常曦
    2025 (01):  11-20. 
    摘要 ( 163 )   PDF(1281KB) ( 62 )  
    利用2011—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数据,检验金融科技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金融科技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具有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金融科技对非国有、高科技企业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机制结果显示,金融科技通过信息优化、风险承担能力跃升、数字创新活力提高等三种路径助力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特别地,知识产权保护是金融科技更好地发挥作用的外部制度条件,在开展知识产权示范的城市中,金融科技能够更大限度地激发企业数字化转型活力。研究结论不仅从区域溢出视角为理解金融科技效能提供了新经验,还从知识产权制度建设视角为更好发挥金融科技的作用提供了新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建设对城乡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基于准自然实验的证据
    李彩平, 张守夫
    2025 (01):  21-30. 
    摘要 ( 125 )   PDF(1214KB) ( 45 )  
    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关键时期,充分发挥政策优势对实现城乡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但却鲜有学者聚焦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这一政策对城乡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展开分析。基于2011—2022年572个县级区面板数据,将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创新性地实证检验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建设对城乡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与作用路径。研究发现,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建设对城乡共同富裕产生正向推动作用,且该结论经过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仍然成立。异质性检验发现,相比东、中、东北地区及劳动要素转移程度较高的县级区,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建设对西部、劳动要素转移程度较低的县级区城乡共同富裕驱动作用更为显著。中介作用机制检验发现,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建设主要通过调节资本配置扭曲、均衡公共服务供给间接驱动城乡共同富裕。调节效应检验证实,数字普惠金融在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建设促进城乡共同富裕中发挥调节作用。研究结论既从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建设的政策视角为推动城乡共同富裕提供新经验,也从调节资本配置扭曲、均衡公共服务供给、数字普惠金融视角为更好发挥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建设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提供新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宏观经济
    全国统筹能否“均贫富”:养老保险基金省际调剂的精算分析
    杨红燕, 邓智宇, 叶菁
    2025 (01):  31-41. 
    摘要 ( 167 )   PDF(1235KB) ( 41 )  
    2022年我国开始实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政策,以统筹调剂方案取代中央调剂方案,对养老保险基金进行省际调剂。现有文献研究了统筹调剂方案的财政负担、可持续性问题,尚未关注其调剂效果测算。基于此,文章构建养老保险精算模型,对比中央调剂方案,分析统筹调剂方案下基金省际差距变化趋势,并进一步探讨优化路径:第一,基金当期结余省际差距上,统筹调剂方案仅在2023—2028年低于中央调剂方案,2025年最低,相比下降95.93%;基金可支付水平省际差距上,统筹调剂方案在测算期内均低于中央调剂方案。第二,2026年开始,全国当期结余将难以满足统筹调剂方案的调剂资金需求,导致调剂效果持续下降。第三,累计结余再次调剂可优化调剂持续性,其中48.5%部分累计结余再调剂模式可维持调剂效果并平衡累计结余支出和财政支出。建议规划累计结余再调剂方案,完善保费征缴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健康中国建设中“重医轻卫”对居民健康水平的影响研究——基于政府支出结构视角
    庞瑞芝, 郑思源, 李倩楠
    2025 (01):  42-50. 
    摘要 ( 145 )   PDF(1146KB) ( 39 )  
    深入研究“重医轻卫”对居民健康水平的影响,对优化政府卫生支出结构、提升医疗卫生体系整体效能、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研究视角上,与现有文献关注于政府卫生支出总量不同,文章着重从政府支出结构视角,基于2013—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通过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检验了“重医轻卫”对居民健康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重医轻卫”显著降低了居民健康水平,这一结论在使用系统GMM回归缓解内生性以及Tobit广义线性回归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重医轻卫”对居民健康水平的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东部和中部地区已经凸显,西部地区暂未显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平台零工就业加剧新生代农民工过度劳动了吗
    马红梅, 毛德姿
    2025 (01):  51-60. 
    摘要 ( 154 )   PDF(1238KB) ( 55 )  
    基于2023年滇黔桂三省区的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数据,利用Probit模型实证分析平台零工就业对新生代农民工过度劳动的影响。区别于传统就业模式,文章以数字平台的零工经济为切入点,深入探讨数字经济背景下的过度劳动问题。研究发现:平台零工就业显著提高了新生代农民工过度劳动概率,该结果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平台零工就业加剧过度劳动的影响更多存在于低家庭参与程度和低数字技能水平的个体中。机制分析显示,弹性工作和社会保障是平台零工就业加剧过度劳动的重要影响机制。进一步讨论发现,平台零工就业对新生代农民工过度劳动时间深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鉴于此,有必要制定针对性对策改善平台零工经济下劳动者的权益保障和福利待遇,以期促进平台零工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金融经济
    政府引导基金对城市创新的影响研究——基于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的双重属性
    庄德林, 方芳, 朱晨
    2025 (01):  61-70. 
    摘要 ( 172 )   PDF(1262KB) ( 53 )  
    政府引导基金已经成为各级政府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不同于已有研究多关注政府引导基金对企业层面的创新效应,本文着重考察政府引导基金对城市创新的影响效应,并从“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双重属性视角分析其背后的理论机理。基于2008—2021年268个地级市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评估政府引导基金对城市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设立政府引导基金显著提升了城市创新水平,该结果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其内在机制在于利用政府引导基金的双重属性,发挥资本引导效应和人才引导效应吸引创新资源集聚。政府引导基金的创新效应因政府能力和市场化水平的不同存在差异。研究结论可为相关政府部门因地制宜地制定政府引导基金规划,通过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结合提升城市创新水平提供理论启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商业健康保险、信贷参与对农户家庭经济韧性:促进还是抑制?
    张春敏, 王亚宁, 陈雪娇
    2025 (01):  71-79. 
    摘要 ( 147 )   PDF(1256KB) ( 63 )  
    商业健康保险在中国医疗保险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差距,特别是在满足个性化需求和产品创新方面。商业信贷在农村经济中的作用被广泛认可,但其在风险分担和风险管理中的关键作用尚未得到充分研究。本文通过构建多重均衡模型,对商业健康保险、信贷参与的路径依赖进行了深入分析,实证探究了不同情形下对农户家庭经济韧性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商业健康保险显著增强了农户家庭经济韧性,而单独的信贷参与在接近临界资本水平时发挥作用,“商业健康保险+信贷参与”显示出比单独商业健康保险更强的减贫效果,尤其对刚脱离贫困陷阱的家庭。这为制定精准的农村金融政策和推进共同富裕战略提供了新的视角和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共同富裕专题
    数字经济视阈下农业农村现代化对共同富裕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
    李秀香, 聂毅
    2025 (01):  80-89. 
    摘要 ( 169 )   PDF(1145KB) ( 51 )  
    既有文献鲜有对农业农村现代化与共同富裕关系的综合性研究,从数字经济视角探讨农业农村现代化如何影响共同富裕的机制探讨更显不足。本文基于2011—2021年全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农业农村现代化及共同富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获得评估结果,并从数字经济视角实证检验了农业农村现代化对共同富裕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各省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在空间上存在正向的相互影响关系,且影响程度不断加强;农业农村现代化能够有效提升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水平,对邻省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在时间上存在滞后效应,在空间上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可通过数字经济间接促进共同富裕;农业农村现代化对不同地理区位、粮食主产区共同富裕作用方向一致,但其作用强度及空间溢出效应存在较大差别,对非粮食主产区存在"虹吸"效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电商示范城市试点政策赋能包容性增长:理论机制与实证检验
    李陈华, 刘怡嘉
    2025 (01):  90-99. 
    摘要 ( 168 )   PDF(1144KB) ( 73 )  
    近年来,电子商务在我国经济增长进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基于此,各级政府相继出台诸多旨在鼓励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举措。然而,电商示范城市试点政策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工具,是否能够成为驱动包容性增长的制度保障值得探究。基于2009—2021年间284个城市面板数据,并结合淘宝村等相关数据,将设立“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这一举措视作准自然实验,通过对比68个试点城市与216个非试点城市的相关情况,深入考察导向性政策对包容性增长所产生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电商示范城市试点政策借助推动农村电商蓬勃发展、助力产业结构实现升级以及促进技术创新等路径,切实且有效地推动了包容性增长;且这种影响会因城市资源禀赋及政府支持力度产生异质性。试点政策的促进效应因地而异,受当地政府配套政策的影响显著,地方配套政策力度越大,试点政策促进包容性增长的效果越好,这也是分析结果所蕴含的最为关键的政策启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质量发展专题
    企业文化与高质量发展:质量和创新效应
    杨七中, 马蓓丽
    2025 (01):  100-110. 
    摘要 ( 167 )   PDF(1155KB) ( 60 )  
    追溯企业高质量发展背后的文化基因,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长效机制。以往文化研究多基于小样本采用文化量表进行,鲜有基于大样本使用文本分析法的实证研究,文章则基于沪深A股上市公司2009—2021年数据,采用文本分析法测度企业文化,检验企业文化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实证研究发现:企业文化越强,越能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并从创新文化、信任文化、团队文化和质量文化四个企业文化细分维度验证该结论,结论在稳健性检验后依然稳健。从所有权性质、分析师关注度和机构持股比等方面进行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国有企业、分析师关注度较低和机构持股比例较低的企业,文化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效应更显著。进一步作用机制分析发现企业文化会影响企业的研发支出、信息不对称程度和组织韧性,进而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建议大力培育新时代中国本土企业传统特色的质量文化和创新文化,重视文化软实力在企业高质量发展中的独特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