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付才辉.增长而失衡——中国式发展的经验与理论[J].南开经济研究,2015(6). [2] 殷李松,田伟.皖北城镇化进程中的就业门槛研究[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2016(4):1-3. [3] Williams A M.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Uneven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Polarization[J]. European Urban and Regional Studies,2009(3):309-322. [4] 殷李松,伯娜,贾敬全.失衡、失业、失范:破解未竟的就业难题[J].学术界,2017(6):225-227 [5] 马银坡,陈体标,史清华.人口流动:就业与收入的区域差异[J].农业经济问题,2018(5):80-91. [6] 李方一,王娟,李兰兰,等.中国就业结构演变及其动因分解——基于投入占用产出模型的分析[J].管理评论,2018(5):119-126. [7] 张梅青,武勇杰.中国地区就业增长的集聚效应:理论构建与实证检验[J].华东经济管理,2017(7):75-81. [8] 王晓芳,谢贤君.经济增长与产业集聚双重视角下区域一体化的就业效应研究——基于长江经济带的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8(6):84-90. [9] 李晓阳,黄毅祥,许秀川.农民工"候鸟式"迁移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重庆市9个主城区的农民工调查[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9):70-71 [10] 苑韶峰,朱从谋,杨丽霞,等.人口半城镇化与产业非农化的时空耦合分析——以浙江省67县市为例[J].经济地理,2017(3):150-151. [11] 严成樑,吴应军,杨龙见.财政支出与产业结构变迁[J].经济科学,2016(1):5-7. [12] 黄思明.中国式财政分权、群组效应与经济增长[J].管理评论,2019(8):250-259. [13] 焦晓云,王金.农民工"半城镇化"现象的本质向度及其生成机理[J].税务与经济,2017(6):20-24. [14] 蔡芳芳,濮励杰,张健.基于ESDA的江苏省县域经济发展空间模式解析[J].经济地理,2012(3):25-28. [15] Elhorst J P. Spatial econometrics:From Cross-sectional Data to Spatial Panels[J]. James P Lesage, 2017(1):245-260. [16] 孙红,张乐柱.美英日三国城镇化路径比较分析[J].亚太经济,2016(3):86-90. [17] 苏振兴.未竟的工业化——对拉美国家工业化进程的考察[J].江汉大学学报,2006(1):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