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经济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人口流动对家庭风险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基于CHFS数据的实证研究
    刘晓光, 陈聪, 郭雅娟
    2024, 42 (02): 61-70.  
    摘要148)      PDF (1205KB)(5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形成了庞大的流动人口群体,对经济社会各个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居民的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结构。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7和2019年两期数据,实证分析了人口流动对家庭风险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口流动对家庭风险金融资产配置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效应,在使用工具变量法处理内生性问题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人口流动对50岁以上的户主家庭和城市居民家庭的风险金融资产配置促进作用更大;同时,人口流动通过影响家庭的社会互动和风险偏好,进而提升家庭的风险金融资产配置水平。鉴于已有文献鲜有从人口流动视角研究家庭风险金融资产配置问题,研究结论丰富了相关文献,同时也为政府相关部门优化人口流动机制、拓宽居民投资渠道提供了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企业数字化转型如何赋能商业信用融资——基于信息效率与信息治理
    张记元, 赵博思
    2024, 42 (02): 71-80.  
    摘要93)      PDF (1245KB)(82)   
    数字经济现已成为驱动我国经济发展新引擎,企业作为推行数字化的重要微观载体,在此背景下数字化转型对企业融资行为亦产生了重要影响。近年来经济持续下行,企业面临融资困境,商业信用融资作为银行信贷的重要替代性渠道,具有便捷、低价等明显优势,是企业缓解融资约束的重要融资方式,在企业债务结构中扮演了关键角色。现有关于商业信用融资的研究大多关注数字普惠金融,鲜有涉及数字化转型的相关探讨,因此本文试图填补该不足,从数字化转型的角度出发,以2007~2022年沪深两市A股企业为研究样本,深入探讨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作用机理、异质性表现及二者对企业代理问题、投资效率和企业绩效的影响,以期为企业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制定科学的融资策略,亦为政府积极有效引导企业数字化转型、结合企业内外部环境做好顶层设计,引导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加快数字经济建设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资本市场高水平开放与企业金融资产配置——来自"沪深港通"开通的证据
    胡海峰, 窦斌
    2023, 41 (06): 1-10.  
    摘要238)      PDF (1370KB)(216)   
    现有文献对"沪深港通"政策影响做了较为丰富的研究,但鲜少将其与资本市场高水平开放建立联系。本文关注以"沪深港通"启动为标志的资本市场高水平开放对我国上市公司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提出资本市场开放与企业金融化的竞争性假说,并进行了PSM-DID检验,主要有三点发现:一是资本市场高水平开放有效降低我国上市公司金融投资比重,呈现显著的"去金融化"效应;二是对于非制造业的企业、国有企业、高透明度及高外部融资依赖企业而言,资本市场开放促使这类企业的金融投资比重更大幅度削减;三是资本市场高水平开放在降低企业金融投资比重的同时,增大了其资本性支出和研发投资的力度,为企业研发创新和高质量发展提供金融支持。上述结论为推动资本市场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及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职能提供了丰富的经验证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哪些行业承载来自上海原油期货市场更多的风险溢出
    宋加山, 魏思峣, 蒋坤良
    2023, 41 (06): 11-21.  
    摘要195)      PDF (2573KB)(143)   
    自2018年建立以来,上海原油期货市场与我国股市风险波动的联动愈发明显。不同于以往更关注整体股市的研究,本文从行业维度出发,探究上海原油期货市场对我国各行业的风险溢出效应。选取2019年9月1日到2022年9月1日期间上海证券市场十个一级行业指数的5分钟收益率数据,引入GAS模型弥补GARCH类模型的不足,并建立MIDAS-Copula-CoVaR模型对各行业的条件风险以及承载的风险溢出强度进行度量。结果表明:第一,含有MIDAS结构的Copula模型拟合效果更好,充分说明纳入高频数据的重要性。第二,上海原油期货市场风险条件下各行业的上行风险明显大于下行风险,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非对称性,说明各行业风险对油价上涨更敏感。第三,分行业看,上海原油期货价格下跌对能源行业影响最大、公用行业影响最小,价格上涨对医药行业影响最大、金融行业影响最小。第四,相较于正常情况,极端上行风险对医药行业的风险溢出强度最大、对消费行业最小,极端下行风险对可选行业的风险溢出强度最大、对金融行业最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银行流动性创造与系统性风险——基于同业视角的研究
    周晔, 陈珏津
    2023, 41 (06): 22-32.  
    摘要213)      PDF (1301KB)(233)   
    本文基于2011~2021年期间中国上市银行数据,在现有研究关于中国银行流动性创造对系统性风险存在U型非线性影响的基础上,将流动性创造拆分成同业和非同业两个部分,补充了流动性创造结构影响系统性风险的相关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流动性创造较多的银行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较大。从结构来看,流动性创造的系统性风险效应基本来源于同业流动性创造。影响机制表现为流动性创造加剧银行的个体风险,而同业流动性创造会同时增加银行的个体风险与系统关联度。基于2017年流动性创造骤减典型事实的分析发现,强监管政策能够抑制银行过多的流动性创造,起到化解系统性风险的效果。研究还发现流动性创造的风险效应在规模较小、同业参与程度较高和盈利水平较高的银行中更为明显。当经济增速放缓、股票市场动荡时,该效应相应增强;而宽松的货币政策则能够缓解流动性创造的风险效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税收征管如何影响企业现金持有——基于“金税三期”的准自然实验
    杨兴全, 丁琰
    2023, 41 (03): 29-38.  
    摘要231)      PDF (2731KB)(170)   
    以2007~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借助金税三期工程上线为"准自然实验",通过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检验税收征管如何影响现金持有。研究发现,税收征管显著提高了企业现金持有水平,且该效应在非国有企业、产品市场竞争较激烈企业、市场化进程较高地区更显著;机制检验发现,这种现金增持效应主要源于税收征管的治理效应,通过抑制管理层超额持现引致的过度投资和在职消费进而提升现金持有量;进一步研究发现,超额现金将用于公司研发投入和股利发放,实现了资金的二次优化配置,最终提升了现金持有价值。这为金税工程的政策绩效评估提供了微观层面的证据,同时也为进一步完善智能化监管,推进纳税系统信息化提供理论及经验支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国上市金融机构风险传染研究——基于动态关联网络的视角
    刘晓星, 任超, 李绍芳
    2023, 41 (03): 39-49.  
    摘要172)      PDF (7642KB)(63)   
    随着金融创新和金融科技的发展,金融机构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载体,相互间的关联网络日益紧密,跨机构的风险传染程度不断增加。从风险溢出视角,基于TENET模型构建风险溢出动态关联网络,深入研究金融机构间风险传染的方向和路径,结合2014~2021年我国金融机构间的相关数据,实证分析我国金融机构间非线性风险溢出网络结构和风险溢出水平。研究发现,我国金融机构系统性风险水平呈现周期性变化,非线性特征明显,其中证券部门的风险溢出强度最高,金融科技机构的系统性风险溢出逐渐增强,银行部门吸收了其他金融机构的大部分风险溢出,在维持金融系统稳定方面发挥了主要作用。当前,要进一步重视金融科技的监管应用,加强对系统性金融风险跨部门传染的监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连锁股东与高管机会主义减持
    黄顺武, 潘璐璐
    2023, 41 (03): 50-59.  
    摘要193)      PDF (2483KB)(220)   
    伴随着股权分置改革和各类交易制度的陆续推出,内部人交易逐渐成为资本市场"重灾区"并处于金融监管"聚光灯"下。如何规范内部人的交易行为,切实维护资本市场公平竞争秩序,成为资本市场改革迈入深水区必须要应对的问题之一。以2007~2019年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考察连锁股东是否对内部人交易的数额和频率产生影响。研究发现:连锁股东能够抑制高管机会主义的减持行为;连锁股东通过向上市公司更积极地派遣董事,对高管的自利行为发挥监督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连锁股东对高管机会主义减持行为的负面作用在市场化水平更低、高管团队内断裂带更高和工资结构不平衡的上市公司中更显著。此研究结果可为连锁股东的治理效应提供直接证据,对于如何进一步约束股东高管代理冲突具有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ESG披露与股价崩盘风险
    盛明泉, 余璐, 王文兵
    2023, 41 (02): 32-41.  
    摘要683)      PDF (1560KB)(1287)   
    在高质量发展阶段,防范风险成为各界关注的重点,厘清ESG披露(环境、社会以及公司治理)与风险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更好地防范风险。基于2010~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从股价崩盘的视角探究了ESG披露对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ESG披露能够降低股价崩盘风险,且主要通过降低代理成本和提高代理效率来抑制股价崩盘风险。横截面测试结果表明,在非国有企业、非污染企业以及信息披露质量较高的企业中,ESG披露的这种抑制效应更加显著。研究结论为ESG披露如何抑制股价崩盘风险提供了经验证据,对防范风险和稳定资本市场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我国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研究——基于境内外机构投资者比较的视角
    郭东杰, 李梦雨, 邹谧
    2023, 41 (02): 42-52.  
    摘要274)      PDF (1552KB)(395)   
    基于机构投资者的视角,分析其对上市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影响机理,并实证检验境内外机构持股对企业社会责任改善作用的差异。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有助于上市公司履行社会责任;境外机构投资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提升效果比境内机构投资者更明显;在A股加入MSCI指数之后,成分股所属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因境外机构配资而显著增加。进一步分析表明,资产规模较小、股权集中度较高的上市公司,机构投资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正面影响更大;公募基金、阳光私募、保险公司以及社保基金持股,均能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但券商理财产品持股对企业社会责任产生负面效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数字金融、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增长
    尹少华, 罗汉祥
    2023, 41 (01): 41-49.  
    摘要254)      PDF (1553KB)(432)   
    运用2011~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考察数字金融、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对提升区域经济增长水平具有直接且显著的影响,且该激励效应在东部与中部地区更为显著;数字金融可以通过促进区域技术创新水平提升的路径间接实现该地区经济的增长;该路径隐含着更为细致的关于技术创新活动的因果链条传导路径,即数字金融的发展促进了区域内研发投入的增加,研发投入的增加是创新产出水平提升的重要诱因,创新产出的增加与应用实现了区域整体的技术进步,而技术进步作为重要驱动力显著激励了区域经济增长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资本账户开放与科技金融发展:“并驾齐驱”抑或“此消彼长”
    郑智勇, 何剑, 张梦婷
    2023, 41 (01): 50-59.  
    摘要180)      PDF (3202KB)(216)   
    研究基于时变参数的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TVP-SVAR)动态考察资本账户开放、科技金融发展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互关系,并通过对资本账户开放与科技金融发展关键时点的选择,详细探究了两者相互关系及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变影响。研究结论表明:(1)资本账户开放虽然短期内能推动科技金融的发展,但长期正向作用并不稳健,具有明显滞后特征。(2)当前科技金融发展不能稳健推动资本账户开放,但在经济危机时期促进效应最为显著。(3)两者不同时点的观测显示,深化资本账户开放的改革对科技金融的正向影响随滞后期数的增加而逐渐弱化,而将创业板上市却能进一步推动资本账户的开放。(4)资本账户开放与科技金融发展多数时期均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但推动效用存在显著差异。资本账户开放的滞后影响具有异质性,而科技金融发展的正向推动作用波动明显。因此,我国应加快资本账户"渠道式"开放改革和科技金融集聚化发展进程,在促进两者良性互动的同时,疏通支持经济长期、稳健高质量发展的渠道。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管理层"问官答花"会加剧企业股价崩盘风险吗——基于业绩说明会问答文本的分析
    邱静, 杨妮
    2022, 40 (06): 43-53.  
    摘要148)      PDF (2649KB)(185)   
    基于2005到2020年A股上市企业样本,检验业绩说明会上高管策略性回答的后果及机制。研究发现,管理层说明会上的策略性回答(即"问官答花")短期内可掩盖企业坏消息、提升非理性投资者情绪,长期则是以增加企业股价崩盘风险为后果。而进一步分析发现,管理层针对前瞻信息(战略规划和持续经营)问题采取策略性回答更易引致股价崩盘风险的增加。可知,"问官答花"作为策略性的披露手段,短期内虽一时有利,但长期将引致企业消极经济后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模糊信息公理评价模型的非法集资处置效果分析——以东北地区十二地市为例
    李富有, 张飞, 刘希章
    2022, 40 (06): 54-64.  
    摘要171)      PDF (3298KB)(217)   
    处置效果评估是推进非法集资处置防范机制形成和非法集资处置效果提升的重要保障。基于Triz理论构建非法集资处置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相应调研问卷,获取东北地区U1—U12十二地市非法集资处置效果及处置效果指标期望等数据。将模糊信息公理评价模型运用在上述地市,得出非法集资处置效果信息量分别为INF、INF、INF、INF、54.28、INF、61.14、67.05、54.96、66.45、INF、69.24,其中,INF为无穷大。依据信息公理,越小的信息量对应越好的处置效果,则U5市的非法集资处置效果最佳;该市的主要优势体现在宣传防范力度指标上。信息量为INF的六个地市均有若干指标未能满足处置效果指标期望,处置效果相对较弱,其非法集资处置效果短板主要为主管部门监管处置力度、宣传防范力度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国风险投资中不同退出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
    杨子
    2022, 40 (06): 65-74.  
    摘要213)      PDF (2273KB)(216)   
    基于2013~2019年的中国风险投资市场中的退出事件,创造性地使用风险竞争模型与多元逻辑回归模型研究了风险投资者选择不同的退出方式的影响因素。其中包括风险投资者投资的时长与金额对不同退出方式选择的影响、被投初创企业所处的行业与地理位置对不同退出方式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中国风险投资市场中,一是风险投资者投资的时间越长,最后选择上市退出的概率越大,这样的结论与西方学者对当地风险投资退出因素影响的研究结论不尽相同。二是风险投资者投资的金额大小对退出方式的选择没有显著影响。三是被投初创企业坐落于中国三大城市带会增加风险投资者选择上市退出的概率。四是高新技术行业的被投初创企业并不能为风险投资者选择上市退出提供帮助,反而会减少选择上市退出的概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金融知识与创业房产租购决策:买房干还是租房干
    毛丰付, 诸梦思, 徐畅
    2022, 40 (05): 43-52.  
    摘要203)      PDF (1383KB)(365)   
    金融知识对资产配置具有重要影响,但金融知识对创业房产配置影响的研究还较为少见,根据创业理论和信贷约束理论得出的家庭创业房产的租购决策存在显著差异。本文以2015年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为基础,采用Probit模型研究金融知识对家庭创业房产租购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金融知识显著促进了家庭租房创业,并对拥有多套住房、风险偏好和中西部地区创业家庭的促进作用更大。金融知识可以通过家庭财富、信贷需求和正规信贷可得性三条中介渠道作用于创业房产的租购决策,其中家庭财富持有的中介作用为负向,信贷需求和正规信贷可得性的中介作用为正向。以上结论支持信贷约束理论,即金融知识的提高有助于降低信贷约束并促进家庭选择租房创业,同时对众创空间的发展和家庭创业活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金融监管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来自新三板企业的证据
    李廷瑞, 张昭
    2022, 40 (05): 53-62.  
    摘要193)      PDF (1482KB)(440)   
    借助中国金融新闻网高级检索,通过大数据挖掘的方法构建金融监管强度指标,并采用2012~2019年新三板挂牌企业数据,探究金融监管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在金融严监管的背景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产出有所收缩。由金融歧视引致的信贷资源错配,使得金融监管对企业创新能力的抑制效应仅存在于中小、民营企业中,而对大型、国有企业的影响不显著。机制分析表明,宏观金融生态环境在金融监管与中小企业创新的关系中具有良性调节作用;而金融严监管会通过加剧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最终对其技术创新产生一定程度的负向冲击。研究结论为完善我国金融监管框架,畅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渠道,促进经济创新发展提供了政策启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自然资源离任审计能否提升城市创新能力
    付宇
    2022, 40 (04): 52-60.  
    摘要212)      PDF (2005KB)(571)   
    绿色转型和科技创新是关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议题,如何通过制度设计实现两者兼顾已成为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面临的重要挑战。基于中国291个城市2006~2019年的经济社会数据,利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工作所形成的准自然实验,系统考察了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对于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显著提升了试点城市的创新能力,并且政策效果随着时间推移愈发明显;第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所引发的官员政绩考核方式转变,激励地方党政干部提高环境规制强度和增加政府创新支持,进而促进了城市创新能力提升;第三,上述影响在东中部地区、大中城市和非资源型城市中表现得更为明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地方经济增长压力提升企业投资效率了吗
    张广胜, 李园园, 陈明利
    2022, 40 (04): 61-70.  
    摘要210)      PDF (1380KB)(358)   
    通过手动搜集我国2007~2019年地方经济增长目标数据构建地方政府经济增长压力指标,探讨该指标对地方微观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地方经济增长压力能够显著抑制辖区内企业的非效率投资,这种影响路径通过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实现。由于产权、区域和行业异质性等的差异导致经济增长压力驱动企业投资效率的效应各有不同,基于产权性质视角,地方经济增长压力驱动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对民企更显著;基于国有企业控制层级视角,对地方国企的影响更显著;基于区域市场化进程视角,对中西部地区企业影响更为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地方经济增长压力带来的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是促使企业投资效率提升的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国际化战略对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风险效应”抑或“治理效应”
    朱杰
    2022, 40 (03): 48-58.  
    摘要261)      PDF (1565KB)(455)   
    企业战略模式如何影响利益相关者经济决策,是资本市场重要但却相对忽视的问题。以2007~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风险效应”与“治理效应”两个视角考察了国际化战略对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实施国际化战略能够有效降低企业债务融资成本,支持了微观企业层面国际化战略的治理效应假说。机制检验发现,企业业绩波动性水平降低、海外背景高管比例增加以及研发创新意愿提升是国际化战略发挥治理效应进而促使企业债务融资成本降低的重要路径。进一步异质性检验表明,对于融资约束程度较高以及产品市场竞争程度较高的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更加有利于发挥跨国经营潜在的公司治理功能,进而促使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降低。研究表明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是影响债权人债务风险定价的重要因素,研究结论对于引导企业“降成本、增效益、促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