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中国圈国家发展论坛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竞争、合作、独立发展——基于中印能源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
    时宏远
    2011, 29 (4): 68-.  
    摘要880)      PDF (586KB)(857)   
    中印两国都是油气资源比较短缺的国家,需要大量进口石油才能维持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为了保障能源安全,两国均实施了能源外交。由于进口来源地的高度重叠,加之油气资源的稀缺性,两国在实施能源外交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些竞争。但这种竞争的案例并不是很多。同样,两国之间能源合作的案例也不是很多。在绝大部分情况下,两国的能源外交都是独立进行,互不影响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中国大西南先导区
    李光辉,林聎篧
    2011, 29 (4): 74-.  
    摘要687)      PDF (594KB)(942)   
    分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大西南先导区构建的必要性,以及现今在西南先导区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可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中国西南先导区的构建和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以促使今后大西南先导区能够持续且健康的发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国关于东盟的战略枢纽布局
    顾六宝,李艳婕
    2011, 29 (3): 87-.  
    摘要689)      PDF (561KB)(899)   
    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贸易上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推进中国和东盟的深度和更加广泛的合作,交通与信息高速通道的建立势在必行,因此应该把和东盟接壤的我国门户省份作为战略枢纽布局的中心,合理布局我国面对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战略枢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国与东盟合作梯次战略发展布局
    顾学明,王倩
    2011, 29 (3): 91-.  
    摘要686)      PDF (484KB)(1001)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标志着世界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的自由贸易组织的成立。此贸易组织的成立将形成我国对外贸易的新格局,我国将面临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对于如何布局与东盟国家的合作,是能否利用东盟国家的优势资源进行资源互补的重要的方面,是否能把握战略机遇期的关键。因此应该有层次的开展与东盟国家的贸易往来,构建中国与东盟合作的梯次战略发展布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国东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简论
    邱询旻,李敏,石新波
    2011, 29 (2): 78-.  
    摘要804)      PDF (643KB)(1361)   
    当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世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区域合作进一步加深。后危机时代,世界各大经济体纷纷将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其应对金融危机,抢占经济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启动,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和东盟两大新兴经济体的贸易合作,为双边合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奠定了良好基础。中国东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合力发展不仅是现实可行的,而且具有重大意义,因此,以战略的高度促进中国东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势在必行。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国出口企业应对世界发展低碳经济要求的策略分析
    刘歌与,李迎旭
    2011, 29 (2): 83-.  
    摘要958)      PDF (489KB)(1594)   
    目前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短时期内难以改变,而“低碳经济”和“碳关税”贸易规则的提出则使中国出口企业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中国出口产品耗能较高,碳关税一旦实施还将严重抬高企业的出口成本,而目前中国企业低碳技术水平较为落后。中国出口企业应坚决反对碳关税庇护下的贸易保护主义,转变发展观念,倡导发展绿色贸易,同时加大对低碳技术的开发和利用,以适应低碳经济的要求和保证企业的持续发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东欧独联体转型20年——经济市场化任务再思考
    徐坡岭, 韩爽
    2011, 29 (1): 79-.  
    摘要1016)      PDF (633KB)(1145)   
    回顾中东欧独联体国家转型走过的道路,可以发现,转型是一个多维度的内涵丰富的社会历史事件。从基本任务看,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是转型的基础性任务,经济市场化转型任务的确立有其内在的逻辑基础,市场化转型的内容和判断标准内含于经济转型的资源配置效率诉求中。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金融危机背景下环中国圈国家公司治理面临挑战及对策研究
    姚伟峰, 邱询旻
    2011, 29 (1): 84-.  
    摘要1077)      PDF (519KB)(1158)   
    金融危机前,环中国圈国家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但因为环中国圈国家经济高速发展,其主要资本来源于世界金融市场,而其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分为进出口行业,因此受金融危机影响更加严重,经济出现严重下滑。因此,认真总结研究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和教训,避免悲剧的再发生对环中国圈的经济发展就显得更具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环中国圈经济的基石应成为稳定加速器———中国经济滞胀或不可避免
    冯彦明, 王茜, 马寅
    2010, 28 (6): 69-.  
    摘要1205)      PDF (650KB)(1435)   

    中国是环中国圈经济的基石,中国经济的健康状况对周边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货币供给量过多造成的需求拉动和国内农产品、劳动力价格的合理上涨,加之输入性因素等造成的成本推动将共同引致中国未来的通货膨胀。同时,由于出口增长乏力与消费需求不足,政府投资缺乏持续性,中国经济可能会出现停滞。当务之急,一方面要在适当收紧信贷的同时通过改革分配制度启动消费,发挥消费的持续推动力作用;另一方面,应通过调整信贷和投资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推动对外投资等措施跨越滞涨的关隘,使环中国圈经济的基石成为稳定加速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构建环中国圈增长极格局的中国企业国际化方略探索———贵州企业国际化战略对策研究
    邱询, 余红春
    2010, 28 (6): 76-.  
    摘要1153)      PDF (911KB)(1395)   

    在经济危机中,大国有责任采取措施推动经济增长,更重要的是实现国家可持续竞争力,打造可持续增长极化带(或区)并建造对应的实施机制。这就是提出“环中国圈”这个新范畴的宗旨并期盼相关国家与区域以及企业积极行动,把成功的深圳、珠海模式布局于环中国圈疆域“珍珠链”中,建造世界经济增长、安定、和谐、繁荣等多功能先导区。贵州应当抓住机遇,以“基地”方式切入环中国圈“珍珠链”布局,加强与环中国圈周边国家的经贸往来,提升贵州企业国际化水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后危机时代构建中日韩货币联盟的经济学分析
    李玉蓉, 苗清, 韩雪
    2010, 28 (5): 69-.  
    摘要1063)      PDF (650KB)(1963)   

    随着世界经济逐渐步入后危机时代,东亚货币合作又开始被政界和学术界所热议。特别是对中日韩三个重要国家能否进行更深层次的货币合作,成为近日争论的话题。以最优货币区相关理论为基础,从经济角度,对中日韩货币联盟的构建条件和可行性进行规范分析和实证研究,可得出结论:目前不是中日韩建立货币联盟的最佳时期。但是,经过努力,在亚洲率先统一货币的次区域仍然将由中日韩三国构成。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东北亚国际贸易发展的新态势
    邱询立, 张志强
    2010, 28 (5): 74-.  
    摘要1119)      PDF (561KB)(1483)   

    刚走出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阴影,又经历2008年的金融风暴,东北亚这块充满活力的地域,也随着世界经济的浪潮变幻其经济格局。进入21世纪,东北亚各国的经济产生了什么变化,稳中有变的中、日、韩、俄四国的对外贸易数据,揭示了东北亚国际贸易发展的新态势,分析了各国主要对外贸易产品进出口状况,以及所面临的经济环境不稳定、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威胁上升、贸易结构不合理、美元持续疲软等挑战。针对东北亚地区国际经济存
    在的内耗严重、壁垒过多、缺乏沟通机制等问题,提出及时建立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优化资源配置。并以钻石图、六合图、阴阳鱼图表达了亚洲区域经济发展不同时期的不同状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加快边境经济贸易发展 提升沿边开放水平
    李光辉
    2010, 28 (4): 81-.  
    摘要830)      PDF (1379KB)(1249)   

            在印度总统访问中国商讨两国合作机制建设事宜不久,我国政府总理温家宝到济州岛与韩国总统李明博、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举行第三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谈并通过《2020合作展望》,中国和平崛起注重与环中国圈国家建立友好关系和经济合作机制,对于亚洲安全稳定、合作发展、文化交融产生显著效果,也奠定了大力发展边贸的基础。我们应该不失时机地解决边贸存在的问题,完善和加强边贸制度供给和政策效果,促使中国改革开放政策产生更
    为积极的经济和社会效应,提升中国的国际竞争力与爱好和平国家的形象。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环中国圈内区域经济发展路径与动力辨析
    于菁, 邵祥林
    2010, 28 (4): 87-.  
    摘要1392)      PDF (1327KB)(1372)   

            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开启了一个新的世纪,中国模式蕴涵的发展本源和动力不仅是国家实现起飞的关键,也关系到国家可持续竞争力态势。审视现实中国经济存在的发展瓶颈问题,辨析内外力风险及效果,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条件下,外资大举进军中国主导产业和民族地区,国家宜坚持“海防”与“塞防”,“官防”与“民防”并重思想,从国防安全、地区稳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的战略高度和综合方略布局环中国圈疆域,努力在较短的时间内,在东北、西北、西南、东南打造经济增长极、民族和谐极、文化繁荣极和国防安全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