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基于高水平开放推动中国服务贸易自由化研究
    于荣光, 王宏伟
    2023, 41 (05): 1-11.  
    摘要381)      PDF (1926KB)(354)   
    推进高水平开放是提升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必由之路。考察中国已实施的区域贸易协定是否显著提升了中国服务贸易水平,基于中国服务贸易协定文本构建了行业层面的市场准入指标,以解决以往研究不区分行业开放差异导致的测度偏误问题,并且利用OECD-TIVA数据库行业贸易数据检验了市场准入、协定深度对中国与贸易伙伴国双边服务贸易的影响。结果表明:市场准入及区域服务贸易协定深度对服务贸易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异质性方面,区域服务贸易协定的阶段效应逐步显现随后减弱,显著促进了中国向发达经济体的服务贸易进口以及中国向发展中经济体服务贸易出口,对开放水平大幅提升的行业促进作用更显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数实融合”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回溯、进展与展望
    荆文君, 池佳林
    2023, 41 (05): 74-81.  
    摘要303)      PDF (1189KB)(471)   
    数字经济或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回溯"数实融合"的理论基础,梳理"数实融合"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发现,当前研究中可能存在着核心概念界定模糊、研究体系不完整、研究与实践接轨不够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的研究趋势,包括引入"技术-经济"范式界定数字经济概念、关注经典理论在数字经济领域中的应用、重视提炼数字经济发展中的"中国经验"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企业数字化与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
    巫景飞, 王泽昊, 倪中新
    2023, 41 (05): 41-51.  
    摘要280)      PDF (3015KB)(446)   
    数字化已成为当下企业最重要的战略,但数字化能否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尚存争议。基于上市公司及其一级控股子公司与数字化相关的无形资产投入、专利、软件著作权数量和年报词频等数据,构建包含投入、成果、关注度三维度的数字化水平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测度2010~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字化水平。然后,检验企业数字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果与机制。研究发现:中国上市公司总体数字化水平波动上升,呈现国有企业快于非国有企业,东部地区快于中西部地区,信息技术行业快于其他行业;数字化通过提升企业内部沟通效率、增强规模经济效应、降低大客户依赖以及提高供应链管理效率等四项机制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对于非国有性质、强竞争行业以及东部地区的企业,数字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与价格型货币政策传导效应研究——基于DMA-TVP-FAVAR模型和MS-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吕政, 刘丽萍
    2023, 41 (05): 12-21.  
    摘要258)      PDF (7610KB)(450)   
    监测系统性金融风险以及识别该风险对货币政策操作效果的影响,对于平衡稳增长与防风险具有重大现实价值。创新性地应用DMA-TVP-FAVAR模型从动态视角搭建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数,并借助MS-VAR模型评估金融风险对价格型货币政策产出效应、价格效应的非线性影响。研究发现:货币市场在中国金融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防范金融风险离不开货币市场平稳运行,银行业、股票市场、房地产业、外汇市场在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数中虽占比有限,但相对重要性上升。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明显的两区制特征,并且维持高风险区制的持续性更强。在系统性金融风险作用下,价格型工具的操作效果呈现非对称性,金融风险的存在大幅削弱了货币政策有效性,为实现宏观调控目标,中央银行有必要加大货币政策操作力度。研究工作有助于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应对机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数字经济发展是否有助于提升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水平——来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的证据
    朱金鹤, 庞婉玉
    2023, 41 (04): 12-22.  
    摘要254)      PDF (1630KB)(339)   
    包容性绿色增长作为一种绿色共享式增长,是促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基于2008~2020年地级市面板数据,以"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政策作为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的外生冲击,探讨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显著促进了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水平的提升,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从传导机制上看,数字经济发展通过资源配置效应和技术创新效应显著促进了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水平的提升。从空间效应上看,数字经济发展能显著促进邻近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水平的提升。从异质效应上看,数字经济发展对包括经济发展、财政分权以及城市规模等不同特征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水平的促进作用存在差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技术还是制度:粤港澳大湾区公共服务合作瓶颈约束及路径创新
    伍文中, 李静
    2023, 41 (05): 22-30.  
    摘要248)      PDF (1301KB)(260)   
    公共服务合作有利于提高粤港澳大湾区民生福利,有利于大湾区持续高质量发展。由于技术及制度原因,粤港澳大湾区公共服务合作仍存障碍,迟滞了大湾区一体化深度发展进程。研究发现,导致粤港澳大湾区公共服务合作不足,既有制度方面的无形约束,也有技术方面的有形约束,其中制度创新不足是根源。粤港澳大湾区应以创新公共服务合作机制为突破口,提高湾区内公共治理的技术能力,主要包括:夯实国家认同的公共价值、完善配套制度对接、建立公共服务民主决策机制、统一公共服务合作技术标准、优化公共服务合作技术手段等方面。研究成果的边际贡献在于同时将制度和技术置于湾区公共服务合作过程中,在制度多样性前提下,解构了技术一体化路径,进而精准性提出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资本市场开放与制造业企业绿色创新——基于沪深港通的经验证据
    侯超惠, 陈全保, 帅昭文
    2023, 41 (04): 101-110.  
    摘要242)      PDF (1391KB)(559)   
    促进制造业企业绿色创新对我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以及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以2010到2021年A股上市制造业企业为样本,利用沪深港通的实施构造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沪深港通对制造业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沪深港通不仅促进了制造业企业绿色创新,还提升了其绿色创新质量。机制检验表明,沪深港通可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提高环境信息披露水平等途径促进了绿色创新。异质性分析表明,沪深港通对民营制造业企业和非重污染制造业企业的绿色创新促进作用更大。研究结果表明,资本市场开放对于促进经济绿色发展,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和扩大资本市场开放提供了理论支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资本市场高水平开放与企业金融资产配置——来自"沪深港通"开通的证据
    胡海峰, 窦斌
    2023, 41 (06): 1-10.  
    摘要237)      PDF (1370KB)(212)   
    现有文献对"沪深港通"政策影响做了较为丰富的研究,但鲜少将其与资本市场高水平开放建立联系。本文关注以"沪深港通"启动为标志的资本市场高水平开放对我国上市公司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提出资本市场开放与企业金融化的竞争性假说,并进行了PSM-DID检验,主要有三点发现:一是资本市场高水平开放有效降低我国上市公司金融投资比重,呈现显著的"去金融化"效应;二是对于非制造业的企业、国有企业、高透明度及高外部融资依赖企业而言,资本市场开放促使这类企业的金融投资比重更大幅度削减;三是资本市场高水平开放在降低企业金融投资比重的同时,增大了其资本性支出和研发投资的力度,为企业研发创新和高质量发展提供金融支持。上述结论为推动资本市场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及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职能提供了丰富的经验证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大数据税收征管能够缓解企业税负粘性吗——基于“金税三期工程”的政策效应分析
    邓菊秋, 杨加裕, 杨春宇
    2023, 41 (04): 63-71.  
    摘要237)      PDF (1823KB)(292)   
    基于2008~2016年上市公司数据,借助"金税三期工程"在全国逐步试点作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探究大数据税收征管对企业税负粘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大数据税收征管能够有效缓解企业税负粘性,这种缓解效应在民营企业、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的企业以及财政创收压力较小地区的企业中较为突出。机制检验发现,大数据税收征管通过减少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规范税务机关征税行为、切实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等路径可有效缓解企业税负粘性。此结论可为持续完善税收信息化建设、进一步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和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提供理论支撑和经验证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工业智能化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基于政府干预的调节效应分析
    张琦, 蒋军锋, 贾窦洁
    2023, 41 (05): 101-110.  
    摘要223)      PDF (1357KB)(303)   
    工业智能化提供的技术优势不仅推动了数据、信息和知识的溢出、共享和重组,还影响了劳动力等要素的投入结构和绿色生态。在推动智能技术与实体产业融合过程中,政府干预扮演的角色愈加突出,本研究对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工业智能化能够显著地提高绿色创新效率;政府干预正向调节工业智能化对绿色创新效率的驱动作用;不同政府干预水平下工业智能化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作用并不是均质的,随着政府干预水平的提高,工业智能化水平对绿色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呈现"阶段式增强"的特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东西部协作中的社会帮扶:类型、逻辑与未来
    谢治菊, 梁嘉俊
    2023, 41 (04): 82-90.  
    摘要217)      PDF (1396KB)(368)   
    东西部协作中的社会帮扶,是人民团体、社会组织、民营企业、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等参与东西部协作、开展社会帮扶的过程。在"十四五"时期,这些帮扶以产业协作、教育协作、就业协作、消费协作等形式,围绕"政府主导、市场主导、社会主导"三种类型开展。社会帮扶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保障于东西部协作的政策体系,维持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府际关系,未来需要针对东西部协作中社会帮扶的需求,通过合理界定政府职能、扩大社会自主性、强化共同体意识、走向协同治理等方式,推进帮扶边界清晰化、帮扶责任清单化、帮扶目标精准化、帮扶路径多元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银行流动性创造与系统性风险——基于同业视角的研究
    周晔, 陈珏津
    2023, 41 (06): 22-32.  
    摘要211)      PDF (1301KB)(231)   
    本文基于2011~2021年期间中国上市银行数据,在现有研究关于中国银行流动性创造对系统性风险存在U型非线性影响的基础上,将流动性创造拆分成同业和非同业两个部分,补充了流动性创造结构影响系统性风险的相关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流动性创造较多的银行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较大。从结构来看,流动性创造的系统性风险效应基本来源于同业流动性创造。影响机制表现为流动性创造加剧银行的个体风险,而同业流动性创造会同时增加银行的个体风险与系统关联度。基于2017年流动性创造骤减典型事实的分析发现,强监管政策能够抑制银行过多的流动性创造,起到化解系统性风险的效果。研究还发现流动性创造的风险效应在规模较小、同业参与程度较高和盈利水平较高的银行中更为明显。当经济增速放缓、股票市场动荡时,该效应相应增强;而宽松的货币政策则能够缓解流动性创造的风险效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数字政府建设背景下政府透明度对企业创新的影响
    许乐, 孔雯
    2023, 41 (04): 23-30.  
    摘要207)      PDF (1291KB)(283)   
    在数字政府建设背景下,政府透明度的提升能够对企业创新投入决策产生重要影响。利用社科院的分省政府透明度指数和不同省份上市公司的创新投入数据,研究政府透明度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透明度对企业的创新投入有正向促进作用,政府透明度可以通过推进区域市场化水平渠道促进企业创新投入。异质性分析显示政府透明度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在非政治关联企业和民营企业中更为显著;政府透明度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在互联网发展水平更高、法治环境更好的地区更加显著。各地方政府应持续推进透明政府建设,重视营商环境等软实力提升,从而激发企业的内在发展活力以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乡村振兴中的赋权及其可持续效应——以宁波滕头村为例
    邱琳, 向德平
    2023, 41 (05): 82-90.  
    摘要204)      PDF (1323KB)(328)   
    聚焦"后扶贫时代"的乡村振兴,以宁波市奉化区滕头村为个案,运用质性研究方法,从赋权理论视角来系统分析赋权的基础、过程、方式和效应。研究发现,乡村振兴赋权的基础是"三农"主体,主体中蕴藏的潜能和优势资源构成内源式赋权的先导性因素;内源式赋权和外源式赋权存在交互协同的辩证关系,能够产生赋权逐层外扩效应和交互可持续效应,实现两者双向互构是有效增强赋权可持续效应的路径;赋权的最佳结果是形成内外可持续效应,其本质是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的深化和传递。由此,乡村振兴应多维赋权于农业、农村和农民,充分发挥"三农"主体作用,交互运用内源式赋权与外源式赋权等方式,激发其内生动力的持续深化、联动发展和跨主体跨区域传递,进而实现赋权可持续效应,最终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实现社会共同富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高质量发展视域下供应链碳中和融资策略研究
    邹霞, 冯子洋, 郑月龙, 王琳
    2023, 41 (05): 91-100.  
    摘要203)      PDF (1733KB)(271)   
    实现碳减排碳中和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要求,供应链是温室气体减排的主要贡献者,是碳中和的重要载体。将供应链碳中和与供应链融资生产问题相结合,基于Stackelberg博弈理论方法,利用均值-方差理论构建效用函数,在分散与集中决策下供应链双方面临不同的资金约束如何选择融资生产策略进行研究,并在内部融资模式下进行契约协调。研究表明:分散决策下制造商采用提前支付的内部融资策略可获得更多利润,零售商参与内部融资可获得竞争优势;在集中决策下供应链各项决策全面优于分散决策;提前支付模式下,两部定价契约可以对风险厌恶型制造商的碳中和供应链进行协调。最后通过算例分析来验证结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法定数字货币与银行风险承担——基于货币结构重塑视角
    陈天鑫, 刘孟鑫
    2023, 41 (05): 52-63.  
    摘要195)      PDF (1533KB)(360)   
    基于货币结构重塑视角,将法定数字货币引入DLM模型,理论证明法定数字货币会通过挤出银行存款引致货币结构重塑效应。进一步实证检验货币结构重塑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结果发现,货币结构重塑会抑制银行风险承担,且影响程度存在银行产权异质性。机制检验结果显示,货币结构重塑通过提高银行同业负债占比与竞争程度抑制银行风险承担,"货币结构重塑—负债结构/银行竞争—银行风险承担"的传导渠道均有效;金融数字化会增强货币结构重塑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银行收入多元化会减弱货币结构重塑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哪些行业承载来自上海原油期货市场更多的风险溢出
    宋加山, 魏思峣, 蒋坤良
    2023, 41 (06): 11-21.  
    摘要193)      PDF (2573KB)(139)   
    自2018年建立以来,上海原油期货市场与我国股市风险波动的联动愈发明显。不同于以往更关注整体股市的研究,本文从行业维度出发,探究上海原油期货市场对我国各行业的风险溢出效应。选取2019年9月1日到2022年9月1日期间上海证券市场十个一级行业指数的5分钟收益率数据,引入GAS模型弥补GARCH类模型的不足,并建立MIDAS-Copula-CoVaR模型对各行业的条件风险以及承载的风险溢出强度进行度量。结果表明:第一,含有MIDAS结构的Copula模型拟合效果更好,充分说明纳入高频数据的重要性。第二,上海原油期货市场风险条件下各行业的上行风险明显大于下行风险,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非对称性,说明各行业风险对油价上涨更敏感。第三,分行业看,上海原油期货价格下跌对能源行业影响最大、公用行业影响最小,价格上涨对医药行业影响最大、金融行业影响最小。第四,相较于正常情况,极端上行风险对医药行业的风险溢出强度最大、对消费行业最小,极端下行风险对可选行业的风险溢出强度最大、对金融行业最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GDP国际比较方法及中美GDP相对变化趋势
    李兆辰, 韩天阔, 高宇宁
    2024, 42 (01): 11-20.  
    摘要191)      PDF (3684KB)(119)   
    GDP是衡量国家经济规模和世界经济格局的关键指标,然而在理论和实践中对于GDP国际比较方法尚未形成共识。本文阐释了GDP国际比较的三类主要方法及各自的特点与局限,认为其本质差异在于转换因子的选择,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美GDP在1990~2020年的相对变化趋势,分别从总量视角和分产业分行业的结构视角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GDP迅速追赶美国,尤其在制造业方面显著超越美国,但是不同方法测算的相对变动程度差异较大。汇率法在计算上较为简便,但受到汇率波动等因素的影响较大;购买力平价法在原理上较为合理,但在操作性和可比性上较弱;替代法在数据上较为可靠,但理论依据和客观性较弱。本研究深化了对于GDP国际比较方法理论本质的认识,测算了中美GDP总量和结构的相对变化趋势,可为进一步完善GDP国际比较方法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国农业保险政策演进研究——基于文本分析法
    谷政, 王素芹
    2023, 41 (06): 33-43.  
    摘要186)      PDF (2730KB)(15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经历了恢复试办、停滞萎缩、探索与拓展及完善提质四个阶段。当前,学术界对农业保险政策演进的研究多集中于宏观层面的定性研究,缺乏定量与定性综合分析的实证研究。较之以往的不同,以政策演进为研究切入点,梳理1982~2021年有关农业保险的政策文件,基于文本分析法,运用GooSeeker及共词分析对785份地方政策文件进行文本挖掘并采用Gephi实现挖掘结果的可视化。研究发现我国农业保险政策演进的内在逻辑表现为:政策变迁模式由政府强制主导过渡到多元协同;政策定位逐步呈现强回应性特征;政策工具逐渐从单一到多元化;政策导向从扩大覆盖面到高质量发展。据此可立足农业、农村处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和治理体系重构的关键时期,提出强化政府与市场的协同作用、完善农业保险的系统性顶层设计、加快政策创新与协作步伐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个人所得税是否可以缓解收入分配中的机会不平等
    杨昭
    2023, 41 (04): 53-62.  
    摘要186)      PDF (1443KB)(224)   
    改善收入分配格局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理论和实践都表明,累进的个人所得税可在一定程度上缩小收入差距。但一般认为合理的收入差距是可接受也是必要的,真正需要消除的是机会不平等造成的收入差距,因为这种不平等是"不公平的不平等"。使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2015年和2019年的微观调研数据,基于"环境-努力"框架下机会平等的实证研究范式,考察我国个人所得税的机会平等效应。研究结果证实,个人所得税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收入分配中的机会不平等。新税法下这一效应短期内有所弱化,但专项附加扣除的引入又有助于维护机会平等。研究指出,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制度框架较为合理,但个人所得税机会平等效应的发挥还有待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税制的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