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5年第04期(总第237期) 刊出日期:2025-07-15 上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青年财经论坛
    数字化转型如何提升高技术制造企业韧性——基于动态能力的中介效应
    张洪昌, 丁睿
    2025 (04):  1-11. 
    摘要 ( 81 )   PDF(1313KB) ( 34 )  
    以数字化转型打造竞争新优势,是我国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重要抓手。基于2011—2022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数字化转型对高技术制造企业韧性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表明:第一,数字化转型对高技术制造企业韧性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利用工具变量法解决内生性问题并进行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且对于不同企业、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存在一定的差异。第二,产业链关联在数字化转型和高技术制造企业韧性之间起到正向调节作用;吸收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在数字化转型和高技术制造企业韧性中起到中介作用。第三,数字化转型与高技术制造企业韧性之间存在门槛效应。研究结论有助于厘清数字化转型和高技术制造企业韧性之间的关系,为制定合理的数字化政策,揭示数字化转型提升高技术制造企业韧性的作用机制,促进高技术制造企业韧性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和政策指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赋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逻辑动因、内在机理和实践路径
    李锦宏, 李文博
    2025 (04):  12-20. 
    摘要 ( 33 )   PDF(1751KB) ( 24 )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持续深入,旅游业发展转向依赖科技创新和高效能的新质生产力。进入数智时代,数智要素、创意要素、生态要素和人才要素的自我革新,促使传统旅游生产力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演进,形成新型质态的旅游劳动资料、旅游劳动对象和旅游劳动者,推动旅游新业态创新、传统业态革新和服务能力提升。据此,应深化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加强复合人才培养,以创意和科技为驱动,提升服务质量和产业效率,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为推动旅游业质量、效率、动力的根本变革以及构建现代旅游产业体系提供政策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宏观经济
    知识产权保护与经济韧性——基于国家示范城市建设的准自然实验
    霍春辉, 潘浩东, 庞铭
    2025 (04):  21-29. 
    摘要 ( 29 )   PDF(1424KB) ( 15 )  
    在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增长动能不足的背景下,探究如何增强经济韧性成为如今重要的议题。现有文献多聚焦于传统经济刺激政策对短期经济波动的影响,较少关注制度创新对长期经济韧性的培育作用。文章基于2008—2021年中国27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的建设对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该政策显著促进了城市经济韧性,并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不仅通过强化政府的创新引领作用和优化人才磁场效应直接推动经济韧性提升,还进一步与地区数字化水平及商业信用环境协同作用,形成更为有效的政策效应。异质性分析显示,副省级及超特大城市在政策实施上更易发挥促进作用。文章为理解经济韧性形成机制提供了新思路,同时为提升知识产权政策的区域适配性提供了决策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重生产"还是"重民生":财政支出结构对共同富裕的效应研究
    贺佳, 李新江, 丁良辰
    2025 (04):  30-39. 
    摘要 ( 25 )   PDF(1223KB) ( 5 )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财政支出"重生产"还是"重民生"影响着共同富裕水平。现有研究多聚焦于单一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或收入差距的影响,鲜有文献将生产性、民生性财政支出和共同富裕纳入同一分析框架。文章基于2000—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立足理论分析,运用固定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和链式中介模型研究了财政支出结构与共同富裕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目前民生性财政支出占比的提升更能够促进共同富裕,经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财政支出结构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在地理位置、财政自给率、财政透明度等方面均有异质性;进一步研究发现,民生性财政支出比重增加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存在"边际效应"非线性递增特征,现阶段民生性支出的最优占比约为64.04%;机制检验表明,提高民生性财政支出比重可以促进劳动生产率和企业效益显著提升,从而推动共同富裕。研究结论可为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提供经验证据和政策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金融经济
    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与实体企业"脱虚返实
    杨兴全, 龚泓西
    2025 (04):  40-50. 
    摘要 ( 25 )   PDF(1456KB) ( 10 )  
    引导实体企业"脱虚返实"是防范和化解系统性经济风险,筑牢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路径。不同于已有研究多聚焦于政府调控干预制度,文章从规制行政垄断的视角出发,以2010—2022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对实体企业"脱虚返实"的影响。结果发现,该制度能够显著抑制行政垄断行业内的企业金融化。机制检验发现,公平竞争审查制度通过遏制政府过度补贴、优化信贷资源配置、加剧市场竞争以及缓解代理冲突抑制企业金融化。异质性检验发现,该制度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作用在国有企业,尤其是特定功能类国企中更显著;当企业所处地区政府自我审查更严格或市场化水平较差时制度抑制金融化的效果越好。此外,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在抑制企业金融化的同时显著提升了实业投资规模和研发投入,积极引导实体企业"脱虚返实"。研究不仅拓展了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微观治理效应研究,也为政府部门从宏观调控视角引导资本回归实业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金新闻文本情绪、风格漂移与基金业绩
    李振东, 邓晖, 刘林龙
    2025 (04):  51-60. 
    摘要 ( 21 )   PDF(1285KB) ( 15 )  
    基金新闻文本是市场信息的重要载体,不同于现有研究多聚焦于传统财务指标对基金业绩的单向影响,文章旨在研究将文本分析技术与中介效应模型相结合,系统探究基金新闻文本情绪通过风格漂移影响基金业绩的作用路径,并检验不同市场情境下中介效应的非对称特征。实证研究发现:相较于已有研究普遍关注的直接关联,基金风格漂移在文本情绪影响基金业绩过程中展现出显著的中介传导效应;与消极新闻文本情绪相比,积极情绪通过加速风格漂移提升业绩的作用路径存在差异性传导特征,当基金收益为负时,风格漂移对业绩的中介作用力度显著增强,且过度的风格漂移将降低业绩稳定性。研究拓展了行为金融理论在文本信息领域的应用边界,为监管机构识别基金风格异化风险提供了新的监测维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工商管理
    共同股权网络下企业ESG表现同群效应研究
    袁朋伟, 李娇, 董晓庆
    2025 (04):  61-70. 
    摘要 ( 29 )   PDF(1291KB) ( 9 )  
    现有企业ESG表现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主要基于企业间的决策和行为相互独立的假设,忽视了其在共同股权网络中可能存在的同群效应。基于此,文章选取2012—2022年中国沪深A股企业为样本,探究共同股权网络下企业ESG表现同群效应的存在性及产生机制。研究发现:共同股权网络中企业的ESG表现存在同群效应,并且该结论经过一系列内生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后依旧存在。机制研究表明,共同股权网络下企业ESG表现的同群效应主要源于信息传递机制、退出威胁机制及资源获取机制,即同群企业信息透明度越低、共同股东退出威胁越大、企业资源获取需求越高,企业ESG表现的同群效应越显著。异质性分析表明,共同股东为专业的机构投资者或处于控股地位时,共同股权网络下的ESG表现同群效应更加显著;同时,同一行业或同一地区内的共同股权网络中的ESG表现同群效应更为显著。研究结论丰富了企业ESG表现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为上市企业、共同股东、政府制定相关决策提供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气候风险对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程度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苏伟洲, 邓海洋, 郭四代
    2025 (04):  71-81. 
    摘要 ( 45 )   PDF(1296KB) ( 19 )  
    气候风险已成为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风险之一,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是保障其稳健运行、促进经济韧性增长的重要策略。现有研究多聚焦于气候风险对宏观经济与供应链的影响,少有对企业财务活动等微观层面作用机制的探究。以2007—2022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气候风险对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程度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气候风险显著降低了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程度,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机制分析表明,气候风险会通过加重企业融资约束抑制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程度;媒体关注能够强化气候风险对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程度的抑制作用。(3)异质性分析发现,相较于严重风险和慢性风险,转型风险对真实盈余管理程度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对市场化程度更高、处于成长期的企业而言,气候风险对真实盈余管理程度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研究结论揭示了气候风险与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的内在联系,为如何抑制企业真实盈余管理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并强调了加强外部监督对改善公司治理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村经济
    稻麦之别:种植结构差异与农村人力资本积累
    马克卫, 王丽丽, 尤亮
    2025 (04):  82-89. 
    摘要 ( 29 )   PDF(1287KB) ( 4 )  
    "南稻北麦"是我国粮食种植结构最典型的差异化特征,对农村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持久且深远。利用CFPS数据作为研究样本,聚焦60、70后农村劳动力主体,结合多元回归模型,考察粮食种植结构对农村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稻谷种植区的农村人力资本积累水平显著低于小麦种植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可以弱化稻谷种植对人力资本积累的显著负向影响;粮食种植结构对农村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在不同年龄结构之间也呈现出差异性,特别是在1960—1964年与1975—1979年出生的农村劳动力,种植结构对其人力资本积累水平的影响更为显著。值得注意的是,农民受教育水平提高和稻谷种植面积扩大的协同作用,将增强农民从事农业工作的意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乡村振兴
    新农人短视频何以"热呈现"并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基于抖音新农人短视频的fsQCA分析
    肖涵, 卢翠萍
    2025 (04):  90-100. 
    摘要 ( 37 )   PDF(1226KB) ( 31 )  
    短视频成为新农人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农具,但已有研究鲜有深入探讨新农人短视频传播效果的复杂影响因素以及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赋能机制。文章基于"身份-情境-情感"多维分析框架,运用fsQCA方法对890条抖音新农人短视频案例进行分析,探究新农人短视频传播效果的复杂路径及其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正向逻辑。研究发现,媒介形象、视频主题、情感共鸣等8个前因条件,均无法单独成为高传播效果的必要条件,并归纳出"身份加持""情境为王""情感辅助"三种"热呈现"形塑路径。同时,以外溢价值为鞭擗窗口,挖掘出高传播效果新农人短视频能通过关系生产、利益牵引、价值动员方式塑造和巩固农业高质量发展所需的身份、情境和情感共同体。这为新农人短视频的传播与赋能机制提供了方法启示,也为有效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工智能
    工业机器人应用广度深度与企业绿色化转型
    范合君, 潘宁宁
    2025 (04):  101-110. 
    摘要 ( 26 )   PDF(1287KB) ( 14 )  
    工业机器人作为我国抢占科技创新高地的重要抓手,能否释放绿色红利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话题。现有文献关于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绿色转型关系的研究结论未达成一致。研究基于工业机器人应用模式的不同选择,将工业机器人应用分解为应用广度和应用深度2个维度,探究其对企业绿色化转型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显示:第一,工业机器人应用广度越大,企业绿色化转型水平越高;工业机器人应用深度越高,企业绿色化转型水平越高;与应用广度相比,工业机器人应用深度的绿色化提升效应更强。第二,工业机器人应用广度和应用深度通过促进企业要素投入集约和产出结构优化,提升绿色化转型水平。第三,企业环境注意力越高,工业机器人应用广度和应用深度对企业绿色化转型的提升作用越强。第四,工业机器人应用广度和应用深度对企业绿色化转型的提升作用存在时间持续性,但应用广度的持续时间更长。研究结论为工业机器人等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中国经济绿色发展提供一定的政策启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