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思想研究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孙中山的地价税构想及其当代借鉴意义
    王昉,熊金武
    2012, 30 (1): 83-.  
    摘要894)      PDF (567KB)(955)   
    通过地价税实现“涨价归公”和平均地权是孙中山提出来解决中国近代土地分配问题的思路。孙中山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地价税思想,对中国土地税收制度产生了直接的影响,由此,在民国时期构建了完善的地价税立法体系,并得以在一定范围内实行。虽然地价税实践没有能够完成孙中山设定的社会改革使命,但是却构建了一套土地升值再分配机制,对今日中国土地制度和土地税收制度改革有着借鉴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中国化的历史节点——基于20世纪上半期的分析
    聂志红
    2012, 30 (1): 88-.  
    摘要682)      PDF (458KB)(922)   
    20世纪上半期,中国革命的伟大实践,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日益深入,为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中国化提供了丰富的营养。中国的先进分子运用马克思主义,论证了中国经济的性质,剖析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经济形态的基本规律,构建了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的框架,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中国化发展的三大“节点”,对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的发展,以及20世纪下半期中国经济的改造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民国时期的中国经济学与经济思想
    孙大权
    2011, 29 (6): 66-.  
    摘要869)      PDF (658KB)(1131)   
    中国经济学在民国时期有较大发展,一是经济学论著大量出版,著作有19497种,其中专著3837种,译著1781种;明确以经济类命名的刊物2448种;报纸的经济专栏364种。二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民生主义经济学以及传统经济思想等各派之间呈现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他们对基本经济理论、社会性质、经济制度、工业化道路以及人口、土地、货币、财政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有些成果至今仍有启发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论宋代盐钞对社会经济运行的影响
    高国平
    2011, 29 (6): 86-.  
    摘要434)      PDF (640KB)(1069)   
    盐钞是宋朝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行对宋代社会经济运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缓解了宋政府的财政压力,改变了地方政府与中央的盐利分成方式,弥补了宋政府因养兵导致的军需不足等问题。宋政府通过发行盐钞,实现了食盐从直接专卖到间接专卖的转变,这种转变一方面为商人获利提供了机会,另一方面也为政府剥削盐商提供了便利。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论孙中山以来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的创新———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王毅武,吴磊
    2011, 29 (5): 1-.  
    摘要836)      PDF (585KB)(943)   
    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缘起于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以来关于富民强国的经济观点、理论和学说,其主体部分却是在不断实事求是概括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中的早期共产主义者、主要领袖人物、著名经济学家的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基础上发展、丰富起来的。中国现代经济理论主体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和重要历史人物的推动,不论是领袖人物还是经济学家,他们都在把握中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独到的经济思想与理论方略,促进并创新了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的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建国方略》与孙中山的工业化思想
    于秋华
    2011, 29 (5): 8-.  
    摘要853)      PDF (581KB)(823)   
    辛亥革命之后,孙中山在《建国方略》等著作中有许多关于工业化的论述,其中主要包括:中国要富强,就必须走工业化的道路;中国工业化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人民大众的社会福利,改善中国几亿民众的生活状况;中国工业化的重点是交通运输和原材料生产,而其中的重中之重是铁路建设和钢铁生产;中国实现工业化的途径是打破闭关自守局面,在维护国家主权独立的前提下,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大胆利用外资和外国人才。孙中山的工业化思想不仅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而且在中国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多年经济实践中被验证,并对中国未来的工业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孙中山的合作经济思想论
    赵泉民
    2011, 29 (5): 14-.  
    摘要672)      PDF (531KB)(1185)   
    20世纪初的中国,合作经济作为众多思潮之一,因其自身所具有的社会变革性而为当时中国的知识分子所认可和接受。以民生主义最终实现为旨归的孙中山,就将合作社制度视为社会经济改造的一种手段,由此形成了带有其自身特色的民生主义合作经济理念,并最终上升成为了民生主义的“基本国策”和基于“工具理性”追寻下平均地权、节制资本的路径选择。也正因如此,孙中山的合作经济理念对于解决当前中国经济社会领域特别是基层社会中的民生问题有着一定的启示性和借鉴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孙中山《实业计划》中的工业布局 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陈宏明
    2011, 29 (5): 20-.  
    摘要594)      PDF (528KB)(1139)   
    孙中山先生手制的《实业计划》不仅绘制了一幅国家工业化建设的壮美蓝图,而且对各类工业建设的地域分布做了合理的部署。《实业计划》中包含了丰富的工业布局思想,如工业分区发展的思想,工业沿交通线布局的思想,依托资源进行工业布局的思想,全国工业均衡发展的思想,国防与民生合一的思想等等。这些工业布局思想对我国当今的现代化建设和西部大开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借鉴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假设的现实性与易处理性之间的权衡——围绕《实证经济学方法论》争论的评析
    马涛,郑浩
    2011, 29 (4): 1-.  
    摘要701)      PDF (602KB)(1065)   
    弗里德曼《实证经济学方法论》的发表引发了一场关于经济学方法论的大争论,包括萨缪尔森、西蒙、纳格尔在内的众多知名学者都直接参与了该论战。时至今日,经济学界就经济学的主要目的已达成一致的共识,但是对经济学假设应该具备多大程度上的现实性还存在一定的争议。事实上经济学家经常面临着假设的现实性与易处理性的权衡,经济学理论的创新需要在假设的现实性与易处理性之间找到一个较好的突破点。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天津近代金融家的经营管理思想
    周建波,高杨,庞禛
    2011, 29 (4): 7-.  
    摘要687)      PDF (640KB)(912)   
    近代天津金融家积极吸收西方近代金融规范的经验与优点,发展适合本土的金融体制与金融产品。他们通过多元的金融产品(工具)运用方式与资本运作策略进行金融活动,发展出独特的商业管理思想与运作模式。他们表现出的民族意识、地域认同感与创新求实、团结协作的意识,在近代中国,尤其是近代北方的金融界中独树一帜,为天津成为近代北方最重要的经济港口作出了贡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抗战全面爆发前的战时财政思想研究
    李超民
    2011, 29 (4): 13-.  
    摘要544)      PDF (662KB)(866)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有关财政建设的讨论,对于凝聚中华民族抗战共识,形成发展的系统的全民族抗日战争财政思想,推动国民党政府建立国防财政体制,实施财政税收和金融体制的改革,抵制日货与废除日债,建设现代化财政金融制度和筹措国防经费等,奠立了理论基础。战时,中国共产党提出全民族全面、持久抗战主张,最终形成发展的、系统的全民族抗日战争财政思想,保证了对日作战经费的筹措。而对于国民党政府的战费筹措与金融稳定措施,也应当给予相应的积极评价。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拓展研究视野,推动经济思想创新——“第二届中国经济思想论坛”观点综述
    叶晓军
    2011, 29 (3): 51-.  
    摘要720)      PDF (556KB)(832)   
    寻找问题和发现问题,拓展社会经济主体的广泛兴趣和经济理论的研究范畴,这是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实践对中国经济思想研究者提出的要求。出席“第二届中国经济思想论坛”的学者对此作出了努力,提出的第三配置理论、经济思想研究的应用价值、中国传统思想与现代管理、现代市场经济理论等新的思想,创新了经济理论的研究,拓展了中国经济思想研究的视野。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凝固与嬗变:中西方“义利观”演变路径比较分析
    简建平
    2011, 29 (3): 56-.  
    摘要761)      PDF (587KB)(1389)   
    中西方“义利观”的起点基本相同:即都是“重义轻利”、“整体利益高于个体利益”。在演进过程中,西方发生了文艺复兴,使“整体主义”转变为“个体主义”、使“重义轻利”转变为“重利”和斯密的“义利统一”。在中国,由于一直没有发生过像西方的文艺复兴,中国的“整体主义”一直延续至今,官本论一直压抑着人性论,“重义轻利”一直是主流意识,直到新时期邓小平的“义利观”才打破了这种约束,出现了“义利皆重”的统一观点,使义利关系在动态上达到了统一;与此同时,中国传统的“整体主义”也向“集体主义与个体主义”相结合转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民国时期贵州省政府主席吴鼎昌的经济思想
    蔡志新
    2011, 29 (3): 64-.  
    摘要1149)      PDF (595KB)(1749)   
    吴鼎昌是在民国时期担任过多个财经部门负责人和贵州省政府主席的著名历史人物。他的经济思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旨在为中国提供独特的富强道路但又因谬误太多而难以实施的经济发展学说;二是他在主政贵州期间提出并取得一定成效的地方经济建设方略;三是他对于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经济政策弊病所作的半真半假的批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费孝通早期乡村经济思想评述——基于《江村经济》的分析
    张霞
    2011, 29 (3): 71-.  
    摘要825)      PDF (573KB)(1438)   
    基于改变中国农村落后状态的愿望,费孝通在多年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振兴乡村经济的重要思路。在其博士论文《江村经济》中,他关于乡村产权、发展乡土工业、发展农村商品和金融市场的经济思想,对于当今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依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国经济思想研究的创新与发展——“首届中国经济思想论坛”综述
    周建波,杜浩然
    2011, 29 (2): 1-.  
    摘要864)      PDF (607KB)(1267)   
    思想是时代的灵魂,是社会的基础,中国经济的问题归根结底并非体制问题,而是思想问题。中国经济思想博大精深,在世界经济思想之中具有非常突出的地位,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更是绽放出前所未有的智慧和魅力。对此,应加强对中国经济思想的研究,不断创新中国经济思想,为治理当前中国社会重要经济问题提供全新的思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国近代地方政府间财政分权思想研究
    邹进文,李彩云
    2011, 29 (2): 6-.  
    摘要739)      PDF (626KB)(1208)   
    近代中国自清末参照西方模式启动财政分权改革以后,财政分权既涉及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权,也包含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分权。随着地方政府之间财政分权改革的展开,地方政府之间财政分权思想也开始产生。清末、民国时期地方政府之间财政分权思想对于当今中国地方政府之间财政分权的改革具有重要的历史借鉴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思想发展的创新路径
    刘常青
    2011, 29 (2): 13-.  
    摘要789)      PDF (466KB)(1393)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思想经过30年的发展,依次经过准备阶段,基本准则的建立、颁布和实施阶段,具体准则的建立、颁布和实施阶段以及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全面建立、颁布和实施阶段。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中国企业会计准则思想主要从研究风格、研究观点、会计准则建设、研究议题等方面不断创新。正是其在发展中不断创新,才拥有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会计师入行资格变迁研究——以监管思想和职业化思想的互动为视角
    喻梅
    2011, 29 (2): 18-.  
    摘要776)      PDF (659KB)(1206)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政府与会计师职业团体在会计师行业微观管理层面呈现出既相互斗争又相互妥协的共生动态关系,这一互动关系在会计师入行资格演进中表现得尤其明显,而指导两者参与互动实践的分别是监管思想和职业化思想。一方面政府在监管思想指导下积极参与行业管理并力图在制度发展中体现政府意志,另一方面会计师在职业化目标的指引下要求提高入行资格收紧职业圈以形成专业垄断,由此形成了行业微观管理层面政府与会计师的互动格局。但是这一互动格局受到制度环境的影响,呈现出由盛及衰阶段性发展的特征,伴随着互动关系的衰落会计师入行资格逐年降低,最终会计师丧失了形成专业垄断的能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财政民主主义的中国萌芽——以清末立宪运动为中心的考察
    彭立峰
    2011, 29 (1): 68-.  
    摘要638)      PDF (618KB)(1058)   
    在清末立宪运动中,围绕着财政体制的再造,清中央政府旨在高度集权,地方政府意在固化地方财权,而立宪派大力彰扬国民财政权。在复杂的三方博弈中,立宪派所预期的现代财政体制并未出现,但是立宪派首次将民主、法治和自治等理念引入财政领域,大力彰扬国民的财政参与权、自主权和监督权,催生了财政民主主义的中国萌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