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3年第03期(总第224期) 刊出日期:2023-05-15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特稿
    在公共风险视角下深入构建财政应急管理机制
    刘尚希, 赵劲松
    2023 (03):  1-6. 
    摘要 ( 223 )   PDF(1803KB) ( 236 )  
    公共风险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需要提供公共产品来防范和化解,而应急管理则是其中的一个现实手段。财政为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提供财力保障,因而财政应急管理机制当然是国家应急管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财政应急管理机制还存在法律保障机制不健全、资金管理机制不完善、政策运行机制不顺畅、事权划分机制不明晰、监督评价机制不成熟等问题。基于此,在公共风险视角下深入构建财政应急管理机制,须将公共风险作为一条主线来贯穿,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推进财政应急管理法律保障机制建设,优化财政应急管理资金管理机制,完善财政应急管理政策运行机制,加强财政应急管理事权划分机制,强化财政应急管理监督评价机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宏观经济
    跨境电商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分析——基于贸易成本的视角
    唐忠, 李晶
    2023 (03):  7-17. 
    摘要 ( 654 )   PDF(2614KB) ( 335 )  
    近年来,我国传统形式的农产品出口贸易增长乏力,而跨境电商形式的农产品出口贸易增长迅速,值得分析。学界已有的共识是,跨境电商可以降低贸易成本,推动贸易增长,但关于跨境电商对农产品出口贸易成本的影响鲜有文献涉及。本文利用中国对全球228个国家和地区的跨境电商出口海关数据,从出口目的国层面,重新审视规模效益、地理距离与语言差异这一国际贸易经典理论命题。结果表明:(1)与传统贸易方式相比,跨境电商农产品出口贸易对出口市场的地理距离和语言障碍、目的国经济规模的敏感性大为降低;(2)互联网发展水平对跨境电商农产品出口有显著的促进作用;(3)通过异质性分析可得,动物性产品受跨境电商模式出口促进作用影响显著;发展中国家受跨境电商促进作用影响显著;地理位置距离越远的国家,跨境电商对其农产品出口的作用越显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工智能发展有利于我国居民消费扩容吗
    丁建勋, 罗润东
    2023 (03):  18-28. 
    摘要 ( 253 )   PDF(3399KB) ( 221 )  
    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会对居民消费产生重要影响,但其影响居民消费的方向和核心机制是什么,还需要加以深入探讨。基于人工智能发展如何影响消费及其核心机制的理论探讨,利用2005~2020年我国30个省份(西藏除外)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人工智能发展有利于我国居民消费扩容,但检验核心机制存在性的中介效应分析显示,人工智能发展对我国居民消费的直接影响不明显,而通过异质型技术进步影响居民消费的间接路径显著,且人工智能发展通过非体现式技术进步实现的特定中介效应要大于通过体现式技术进步实现的特定中介效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金融经济
    税收征管如何影响企业现金持有——基于“金税三期”的准自然实验
    杨兴全, 丁琰
    2023 (03):  29-38. 
    摘要 ( 235 )   PDF(2731KB) ( 172 )  
    以2007~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借助金税三期工程上线为"准自然实验",通过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检验税收征管如何影响现金持有。研究发现,税收征管显著提高了企业现金持有水平,且该效应在非国有企业、产品市场竞争较激烈企业、市场化进程较高地区更显著;机制检验发现,这种现金增持效应主要源于税收征管的治理效应,通过抑制管理层超额持现引致的过度投资和在职消费进而提升现金持有量;进一步研究发现,超额现金将用于公司研发投入和股利发放,实现了资金的二次优化配置,最终提升了现金持有价值。这为金税工程的政策绩效评估提供了微观层面的证据,同时也为进一步完善智能化监管,推进纳税系统信息化提供理论及经验支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上市金融机构风险传染研究——基于动态关联网络的视角
    刘晓星, 任超, 李绍芳
    2023 (03):  39-49. 
    摘要 ( 178 )   PDF(7642KB) ( 64 )  
    随着金融创新和金融科技的发展,金融机构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载体,相互间的关联网络日益紧密,跨机构的风险传染程度不断增加。从风险溢出视角,基于TENET模型构建风险溢出动态关联网络,深入研究金融机构间风险传染的方向和路径,结合2014~2021年我国金融机构间的相关数据,实证分析我国金融机构间非线性风险溢出网络结构和风险溢出水平。研究发现,我国金融机构系统性风险水平呈现周期性变化,非线性特征明显,其中证券部门的风险溢出强度最高,金融科技机构的系统性风险溢出逐渐增强,银行部门吸收了其他金融机构的大部分风险溢出,在维持金融系统稳定方面发挥了主要作用。当前,要进一步重视金融科技的监管应用,加强对系统性金融风险跨部门传染的监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连锁股东与高管机会主义减持
    黄顺武, 潘璐璐
    2023 (03):  50-59. 
    摘要 ( 201 )   PDF(2483KB) ( 225 )  
    伴随着股权分置改革和各类交易制度的陆续推出,内部人交易逐渐成为资本市场"重灾区"并处于金融监管"聚光灯"下。如何规范内部人的交易行为,切实维护资本市场公平竞争秩序,成为资本市场改革迈入深水区必须要应对的问题之一。以2007~2019年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考察连锁股东是否对内部人交易的数额和频率产生影响。研究发现:连锁股东能够抑制高管机会主义的减持行为;连锁股东通过向上市公司更积极地派遣董事,对高管的自利行为发挥监督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连锁股东对高管机会主义减持行为的负面作用在市场化水平更低、高管团队内断裂带更高和工资结构不平衡的上市公司中更显著。此研究结果可为连锁股东的治理效应提供直接证据,对于如何进一步约束股东高管代理冲突具有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工商管理
    企业规模、市场结构与技术创新:对两个熊彼特假说的再考察
    余江, 徐梓峰, 叶林
    2023 (03):  60-70. 
    摘要 ( 166 )   PDF(2590KB) ( 200 )  
    在区分企业创新参与和创新水平的基础上,基于1998~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和授权专利的微观匹配数据,利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估计了企业规模和市场结构两类竞争因素对企业创新决策和创新产出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规模与市场结构对中国工业企业的创新决策和创新产出均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在外资企业、国有企业、出口企业和沿海企业中效果更明显,即大企业和一定程度的垄断可能更有利于创新的两个熊彼特假说在中国工业企业中均成立。研究结果显示,通过正常市场竞争产生的企业规模扩张和行业市场结构适度集中,不仅可以让更多中国企业参与创新竞赛以提高研发成功概率,还能通过提高企业创新产出冲破技术封锁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创新参与和创新产出的双重提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税收激励对企业创新的多重激励效应
    甘行琼, 余倩
    2023 (03):  71-80. 
    摘要 ( 174 )   PDF(2937KB) ( 165 )  
    激发企业创新动力、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以破解关键领域技术难题,是新时期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内在需求。基于2014和2015年固定资产加速折旧这一外生政策冲击,使用渐进式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了税收优惠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税收优惠能缓解企业现金流和融资约束、改变管理者预期和抑制企业金融化等多重路径正向激励企业创新;该政策不仅显著增加了企业实质性创新产出,也有效改善了企业创新质量;但该激励效应在资本密集型企业、民营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表现得更明显。上述结论不仅从微观角度阐释了税收优惠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为企业创新行为的决定机理提供了理论解释和经验证据,也为现代财税体制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启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字经济
    数字经济的节能减排效应
    王群勇, 李海燕
    2023 (03):  81-90. 
    摘要 ( 322 )   PDF(2474KB) ( 230 )  
    随着互联网等数字技术和电子商务等数字产业的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力量,为环境治理、节能减排带来了新的视角。基于2004~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数据,分别从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个维度构建数字经济指数,探讨了数字经济对中国能源消费强度和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和传导机制。研究结论显示:数字经济与能源消费强度和碳排放强度之间均存在典型的"倒U"型关系,换言之,数字经济发展达到一定阈值后才能实现节能与减排的双重红利,并且这一效应也存在于高碳排放区、低碳排放区和东中部地区。此外,数字经济的两个不同维度也呈现一定的差异性,数字产业化的节能减排红利效应要先于产业数字化实现。进一步地,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积累、劳动生产率和金融发展水平等途径间接影响能源消费强度和碳排放强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有效衔接”会扩大农户收入分配差距吗——基于西部地区10个省(自治区)1158份家庭微观调查数据分析
    黄明珠, 王志章
    2023 (03):  91-101. 
    摘要 ( 0 )   PDF(2857KB)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全党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本文基于西部地区10个省(自治区)1158份家庭微观调查数据,采用交互效应模型和分位数回归模型,评估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路径的增收效应与收入分配效应。结果表明:"巩固拓展""有效衔接"路径的实施对不同收入水平农户的增收效应不同,其中,巩固拓展产业扶贫、生态补偿扶贫、社会保障兜底扶贫、"治理有效""乡风文明"和两大战略整体实施效果,以及产业衔接、生态衔接正向显著促进家庭人均年收入增长,但仅"治理有效"和产业衔接有效缩小了农村内部的收入差距。进一步研究得出,"有效衔接"更有利于劳动力充足家庭和劳动力短缺村庄的家庭人均收入增长,同时,教育文化衔接有利于劳动力短缺家庭及村庄的家庭人力资本积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字化弥合城乡收入差距的效应与机制研究——基于中国230个市级区域面板数据的证据
    冯兰刚, 尚姝, 赵庆
    2023 (03):  102-111. 
    摘要 ( 218 )   PDF(1312KB) ( 440 )  
    探讨数字化弥合城乡收入差距的效应与机制逻辑,有助于丰富实现共同富裕的政策启示。理论上,数字化能够激发创新创业活动及促进产业结构转型,从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证上,测度了2011~2019年中国230个市级区域数字化和城乡收入差距水平,在此基础上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数字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呈现先"扬"后"抑"的非线性特征,这一结论在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分析显示,创新创业活动和产业结构转型在数字化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起到了"连接"二者的传导作用。进一步地,门槛模型和空间模型显示,数字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弥合作用还存在"边界条件"的非线性递增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本文的研究结果对数字化弥合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等贡献了新的证据和解释。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