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ESG披露与股价崩盘风险
    盛明泉, 余璐, 王文兵
    2023, 41 (02): 32-41.  
    摘要682)      PDF (1560KB)(1283)   
    在高质量发展阶段,防范风险成为各界关注的重点,厘清ESG披露(环境、社会以及公司治理)与风险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更好地防范风险。基于2010~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从股价崩盘的视角探究了ESG披露对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ESG披露能够降低股价崩盘风险,且主要通过降低代理成本和提高代理效率来抑制股价崩盘风险。横截面测试结果表明,在非国有企业、非污染企业以及信息披露质量较高的企业中,ESG披露的这种抑制效应更加显著。研究结论为ESG披露如何抑制股价崩盘风险提供了经验证据,对防范风险和稳定资本市场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跨境电商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分析——基于贸易成本的视角
    唐忠, 李晶
    2023, 41 (03): 7-17.  
    摘要633)      PDF (2614KB)(329)   
    近年来,我国传统形式的农产品出口贸易增长乏力,而跨境电商形式的农产品出口贸易增长迅速,值得分析。学界已有的共识是,跨境电商可以降低贸易成本,推动贸易增长,但关于跨境电商对农产品出口贸易成本的影响鲜有文献涉及。本文利用中国对全球228个国家和地区的跨境电商出口海关数据,从出口目的国层面,重新审视规模效益、地理距离与语言差异这一国际贸易经典理论命题。结果表明:(1)与传统贸易方式相比,跨境电商农产品出口贸易对出口市场的地理距离和语言障碍、目的国经济规模的敏感性大为降低;(2)互联网发展水平对跨境电商农产品出口有显著的促进作用;(3)通过异质性分析可得,动物性产品受跨境电商模式出口促进作用影响显著;发展中国家受跨境电商促进作用影响显著;地理位置距离越远的国家,跨境电商对其农产品出口的作用越显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代言人类型与品牌形象对消费者态度的交互影响
    李可诣, 靳菲
    2022, 40 (05): 83-91.  
    摘要619)      PDF (1298KB)(1433)   
    随着社会化媒体的兴起,代言人的类型越来越丰富,虚拟明星的发展给企业带来了全新的选择。真人代言人和虚拟代言人的选择如何给企业带来积极的影响,已经成为一个关键问题。本研究探究虚拟代言人的适用情境,基于加工流畅度理论,通过两组实验发现:(1) 品牌形象与明星代言人类型对产品购买意愿有交互性影响。对于活力型品牌,选用虚拟明星代言人会使消费者产生更高的购买意愿;对于保守型品牌,选用真实明星代言人会使消费者产生更高的购买意愿; (2) 加工流畅度在这种交互效应中发挥中介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促进家庭消费水平吗——基于CHFS数据的实证研究
    郭继辉, 王泽荣
    2022, 40 (04): 22-31.  
    摘要598)      PDF (1385KB)(1091)   
    基于2015、2017和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实证评估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显著地提升了家庭消费水平,在考虑内生性等问题后基准结论依然稳健。一方面,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提高低消费水平家庭的人均消费,增加家庭在食品、家庭设备、交通和其他方面的支出来提升家庭消费;另一方面,数字普惠金融还能通过提高金融素养、缓解流动性约束和提升支付便捷性等渠道来实现家庭消费水平的改善,且这三个机制约解释了基准效应的68.9%。数字普惠金融正向消费效应的主要受益群体为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家庭。进一步分析却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提高了青年人群过度消费的概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数字化转型如何影响企业利润率——数字经济视角下的机制与经验研究
    周骁, 郭树华
    2023, 41 (01): 32-40.  
    摘要542)      PDF (1267KB)(926)   
    在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企业数字化转型已成为赋能企业发展新动能的重要路径。基于2001~2019年上市公司数据经验探究数字化转型对于企业利润率的作用效果及具体机制。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显著提高了企业利润率。通过使用系统GMM以及工具变量法进一步处理内生性问题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企业数字化转型主要通过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以及降低企业外部交易成本两个机制,有效促进了企业利润率的提升。这不仅扩大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经济效应的研究范畴,也可对数字化相关政策的制定以及为驱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一定经验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成昆渝地区一体化绿色发展战略构想:基于国家区域重大战略比较视角
    滕祥河, 林彩云, 文传浩
    2022, 40 (04): 91-100.  
    摘要386)      PDF (1371KB)(509)   
    优化完善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布局是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高质量发展所面临的重要现实问题。区域重大战略具有空间形态上突出摆脱行政区划束缚、影响效应上强化引领辐射作用、任务导向上存在特定主题、推进思路上制定顶层战略规划以及组织领导上设立中央统筹机制等典型特征。对标典型区域重大战略,现阶段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还缺少区域重大战略所具有的功能特征和必备条件。要真正担负起区域重大战略的角色,可依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以跨区域一体化为突破口,以绿色发展为核心主题,规划建设成昆渝地区一体化绿色发展战略。这一发展战略构想是立足于流域分工与流域可持续发展理论,充分遵循长江上游"点上开发、面上保护"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大前提下的科学发展模式,也契合了成渝地区跨区域合作历程的一种历史发展趋势,同时在创新发展以流域为基础的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联结、助力国家能源安全和实现"双碳"目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及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域发展载体等方面上具有迫切的现实需求和现实可能条件。实现成昆渝地区一体化绿色发展需要提升昆明城市功能定位、打造贵州绿色发展的战略腹地、优化宜居宜业宜城的新发展空间、推进内联外通的交通运输网络体系建设、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服务体系和开展跨域生态环境空间一体化大保护。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高水平开放推动中国服务贸易自由化研究
    于荣光, 王宏伟
    2023, 41 (05): 1-11.  
    摘要381)      PDF (1926KB)(355)   
    推进高水平开放是提升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必由之路。考察中国已实施的区域贸易协定是否显著提升了中国服务贸易水平,基于中国服务贸易协定文本构建了行业层面的市场准入指标,以解决以往研究不区分行业开放差异导致的测度偏误问题,并且利用OECD-TIVA数据库行业贸易数据检验了市场准入、协定深度对中国与贸易伙伴国双边服务贸易的影响。结果表明:市场准入及区域服务贸易协定深度对服务贸易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异质性方面,区域服务贸易协定的阶段效应逐步显现随后减弱,显著促进了中国向发达经济体的服务贸易进口以及中国向发展中经济体服务贸易出口,对开放水平大幅提升的行业促进作用更显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产业结构演进与中国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
    向秋兰, 蔡绍洪, 张再杰
    2023, 41 (01): 91-98.  
    摘要374)      PDF (1149KB)(707)   
    从产业结构演进视角对中国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的理论逻辑和发展战略进行深入研究。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在深刻认识把握中国处于新发展阶段的基础上,探索新型集约型与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和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发展的动力来源,最终实现创新、高效、公平、持续的经济发展目标。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产业结构"双协同"发展体系——产业结构合理化改造和高级化升级的有效协同、产业结构高效化提升和生态化发展的有效协同,是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可行之道。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共同富裕目标下乡村数字化发展的推进路径:一个系统性的分析
    李慧凤, 孙莎莎
    2023, 41 (01): 22-31.  
    摘要360)      PDF (2321KB)(373)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本质要求,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数字乡村建设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向,也是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乡村数字化发展有助于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推进乡村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基于系统分析视角,研究提出,在共同富裕目标下,我国乡村数字化发展应在基础层面加快对农村数字载体、数字内容与技术规制的管理;在操作层面上,优化既有数字治理体系中的治理结构、主体关系及行动,促进乡村数字政务体系的进一步发展;在战略层面上,乡村数字治理的制度设计和政策环境要与经济、社会、民生发展相匹配,尤其加强数字技术与制度优势的融合,推进共同富裕目标下乡村数字化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数字经济促进消费升级了吗
    笪远瑶, 王珊珊, 周京奎
    2022, 40 (06): 31-42.  
    摘要357)      PDF (4004KB)(372)   
    在数字经济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居民消费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根本动力之一,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理论分析数字经济发展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利用中国2006~2018年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对数字经济发展指标进行测度,并对理论机制进行验证。研究表明:(1)数字经济发展显著促进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推动消费结构升级;(2)数字经济发展通过信贷约束和流通便捷度影响居民消费;(3)数字经济发展对不同消费种类、不同消费群体、不同地区以及不同年龄段的消费群体存在差异化影响;(4)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居民总消费、生存型消费和发展享乐型消费的影响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基于上述分析,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抑制地方政府规模膨胀吗——基于政府治理能力视角的实证研究
    段龙龙, 何虎
    2023, 41 (02): 21-31.  
    摘要357)      PDF (1679KB)(390)   
    基于政府治理能力视角,考察了2010年到2020年数字经济发展与我国地方政府规模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地方政府规模之间呈现出先抑制后膨胀的"U"型关联,政府治理能力在数字经济影响地方政府规模变动的过程中发挥了显著的中介和负向调节作用,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可与数字化协同大幅抑制地方政府规模膨胀;(2)我国数字经济影响地方政府规模变动存在三个明显的门限值,分区域来看,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扩大政府规模的上升区间,而中西部地区仍处于数字经济有效缩小地方政府规模的下降区间;(3)我国省际地方政府规模变动具有明显的"路径依赖"特征,想要持续推进高效精简的服务型政府建设,除有效提升数字治理能力之外,还需与分权改革、高水平开放及城镇化进程相适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阶层跨越”还是“阶层固化”——基于代际间经济、教育、社会地位流动的微观测度与比较分析
    郝晓婧
    2023, 41 (01): 1-10.  
    摘要331)      PDF (1686KB)(561)   
    使用1988年、1995年、1999年、2002年、2007年和2013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CHIPS),从经济地位、教育背景、社会地位三个维度分析我国代际间阶层流动状况。研究发现:基于经济地位的代际流动性较强,趋于"阶层跨越",但基于教育背景、社会地位的代际流动性较弱,趋于"阶层固化"。近年来,三者的流动性均出现减弱趋势。这表明,当前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可能更多源于经济社会发展所创造的外在环境转变;相比于收入分配,社会不公平的根源可能更多来自于教育等涉及机会均等的领域。此结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当前正在推进的教育"双减"政策提供部分支撑。未来在促进社会公平方面,相关公共政策应着重从基础教育等关乎初始机会均等的领域入手,尤其要注重惠及处于较低阶层的群体。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数字经济的节能减排效应
    王群勇, 李海燕
    2023, 41 (03): 81-90.  
    摘要316)      PDF (2474KB)(225)   
    随着互联网等数字技术和电子商务等数字产业的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力量,为环境治理、节能减排带来了新的视角。基于2004~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数据,分别从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个维度构建数字经济指数,探讨了数字经济对中国能源消费强度和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和传导机制。研究结论显示:数字经济与能源消费强度和碳排放强度之间均存在典型的"倒U"型关系,换言之,数字经济发展达到一定阈值后才能实现节能与减排的双重红利,并且这一效应也存在于高碳排放区、低碳排放区和东中部地区。此外,数字经济的两个不同维度也呈现一定的差异性,数字产业化的节能减排红利效应要先于产业数字化实现。进一步地,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积累、劳动生产率和金融发展水平等途径间接影响能源消费强度和碳排放强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数实融合”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回溯、进展与展望
    荆文君, 池佳林
    2023, 41 (05): 74-81.  
    摘要304)      PDF (1189KB)(472)   
    数字经济或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回溯"数实融合"的理论基础,梳理"数实融合"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发现,当前研究中可能存在着核心概念界定模糊、研究体系不完整、研究与实践接轨不够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的研究趋势,包括引入"技术-经济"范式界定数字经济概念、关注经典理论在数字经济领域中的应用、重视提炼数字经济发展中的"中国经验"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避税、内部控制与企业价值
    刘冰熙, 王宝顺, 刘笑冉, 田冠军
    2022, 40 (04): 32-41.  
    摘要299)      PDF (1538KB)(892)   
    基于我国2012~2019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考察内部控制、避税与企业价值间关系,结果显示在信息不对称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框架下,激进的避税行为降低企业价值,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对激进避税具有抑制作用,并对避税与企业价值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的政策启示主要体现在微观上应提高内部控制质量、权衡避税成本与收益、防控企业风险,宏观上应完善税收法规政策、发挥外部监督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国创新要素集聚水平测度、空间差异及形成机理
    王素素, 卢哲凡, 卢现祥
    2022, 40 (05): 1-12.  
    摘要292)      PDF (5118KB)(327)   
    基于创新经费集聚、创新人力集聚、创新机构集聚和创新成果集聚四大维度采用熵值法测度2009~2019年中国创新要素集聚水平,利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和方差分解从空间和结构两个视角揭示中国创新要素集聚水平的差异及来源,并运用QAP方法研究创新要素集聚差异的形成机理。研究发现:创新要素集聚水平虽低但呈现缓慢上升趋势,其中创新人力集聚、创新机构集聚和创新成果集聚持续向好,而创新经费集聚呈下降趋势;区域间差异是创新要素集聚差异的主要来源,东部内部差异明显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长江流域内部差异大于黄河流域;创新成果集聚差异是创新要素集聚差异的主要结构性来源;创新经费集聚差异对创新要素集聚差异作用强度从东向西依次增强,而创新成果集聚差异作用强度依次减弱,创新人力集聚差异和创新机构集聚差异在中部地区的作用强度最大,创新经费集聚差异对长江流域创新要素集聚差异的作用强度大于黄河流域,创新人力集聚差异、创新机构集聚差异和创新成果集聚差异的作用强度则相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制度适应性与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演变——对温州模式转型的再思考
    叶志鹏, 郑晶玮, 李朔严
    2022, 40 (04): 101-110.  
    摘要286)      PDF (1656KB)(605)   
    在当前浙江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背景下,探究温州模式如何实现再转型,对于理解温州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演进方向及其在引领共同富裕中的角色定位具有着重要启示。本文引入制度适应性理论,以温州模式为例,考察地方经济治理体制的制度适应性在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演变中的作用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经济治理体制的制度适应性通过路径依赖或路径创造机制决定着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演变及其发展成效。早期较强的制度适应性缔造了温州模式的辉煌,但在中后期因制度适应性的不足制约了产业转型升级与区域高质量发展。温州模式再转型的核心在于增强地方经济治理体制的适应性,应做大做强城市经济,加快都市经济圈建设,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和跨域治理能力,加强政府管理体制和职能创新,并实现由关系型治理体制向规则型治理体制的转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海归高管能促进企业绿色创新吗——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经验证据
    陆超, 祝天琪
    2023, 41 (01): 81-90.  
    摘要286)      PDF (1457KB)(539)   
    基于2014~2019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利用高阶梯队理论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海归高管与企业绿色创新的关系。研究发现:海归高管显著促进了企业的绿色创新;海归高管通过提高企业社会责任和研发投入水平两条路径促进了企业绿色创新活动;从宏观、中观、微观视角探究调节机制后发现,在企业绿色创新活动方面,政府质量、市场竞争与海归高管之间存在互补关系,而内部控制水平与海归高管之间存在替代关系;进一步研究后发现,在国有企业、非重污染行业、直辖市地区、高外部监督水平组中,海归高管对企业绿色创新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区分绿色创新类型后发现,海归高管对创新要求较高的公司绿色发明专利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RCEP能否抵消中美贸易战的影响:兼论保障中国经济安全
    张少军, 余志科, 郑安然
    2023, 41 (02): 11-20.  
    摘要281)      PDF (2366KB)(519)   
    通过构建多国多部门的结构模型,全面量化分析RCEP对中美贸易战的抵消作用。研究结果显示:(1) RCEP可以部分抵消中美贸易战,对中国产出的负面冲击;其中,农业、食品业、纺织业和林业等部门受益更大。(2)无论是出口还是进口,RCEP都可以有效抵消中美贸易战对中国外贸的负面冲击;且借助RCEP中的第三国,中美之间可以再次发生贸易联系,降低中美脱钩的风险。(3) RCEP还可以缓解中美贸易战对中国真实工资水平的负面影响。在中美贸易战长期化扩大化的国际背景下,积极参与自由贸易区,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是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保障中国经济安全的重要法宝。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企业数字化与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
    巫景飞, 王泽昊, 倪中新
    2023, 41 (05): 41-51.  
    摘要281)      PDF (3015KB)(446)   
    数字化已成为当下企业最重要的战略,但数字化能否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尚存争议。基于上市公司及其一级控股子公司与数字化相关的无形资产投入、专利、软件著作权数量和年报词频等数据,构建包含投入、成果、关注度三维度的数字化水平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测度2010~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字化水平。然后,检验企业数字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果与机制。研究发现:中国上市公司总体数字化水平波动上升,呈现国有企业快于非国有企业,东部地区快于中西部地区,信息技术行业快于其他行业;数字化通过提升企业内部沟通效率、增强规模经济效应、降低大客户依赖以及提高供应链管理效率等四项机制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对于非国有性质、强竞争行业以及东部地区的企业,数字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