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1年第06期(总第215期) 刊出日期:2021-11-15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中国共产党100周年理论与实践
    建立党组织能促进私营企业环保投入吗——基于模糊断点设计的实证分析
    汤学良, 汪胜豪, 吴万宗
    2021 (06):  1-10. 
    摘要 ( 319 )   PDF(1679KB) ( 834 )  
    现代企业制度中嵌入党组织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一环,也是中国企业治理的重要特色。基于建立基层党组织的人数规则,本文使用模糊断点设计(FRDD)检验党组织与私营企业环保投入的因果联系:(1)修正内生性的基础上,发现建立党组织能显著提升企业的环保投入,OLS可能低估了党组织的作用;(2)"监督和引导"是党组织产生作用的重要机制,表现在约束私营企业遵守和执行政府环保政策和法规;(3)党组织促进环保投入的作用,会被私营企业主"党员身份"正向调节;(4)外部环保约束越强,党组织的促进作用越强。研究结论为完善私营企业的环保治理制度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有助于拓展认识"非公组织党建"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宏观经济
    技术变革、利润率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马克思经济增长模型
    骆桢, 徐昊翔
    2021 (06):  11-18. 
    摘要 ( 346 )   PDF(1618KB) ( 876 )  
    基于马克思资本积累理论的逻辑构建经济增长模型,论证技术变动和收入分配通过利润率对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在此基础上,使用中国经济数据,估算相关劳动价值论指标,并通过回归分析验证以上理论。研究发现,有机构成提高导致利润率下降是中国前一个阶段经济增长放缓的重要因素。而通过市场与政府有机结合,提高技术创新效率,可以实现劳动收入份额提高的同时,维持利润率水平和持续经济增长。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济波动中的“信息变速器”效应——基于RBC模型的数值模拟分析
    包天为
    2021 (06):  19-28. 
    摘要 ( 260 )   PDF(8608KB) ( 157 )  
    经济波动一直是经济学家致力研究而难以统一意见的领域,西方盛行的RBC理论近年来受到多方质疑,并被不断改进,"金融加速器"理论是其中最为著名的拓展。本文认为在经济中除了存在"金融加速器"效应外,更存在一个"信息变速器"效应:信息将会通过影响微观主体的预期而改变他们的经济行为,从而使一个微小的波动被"变速器"放大、改向后可能造成经济较大的波动。通过建立RBC模型论证了经济中的"信息变速器"效应,并认为信息的传达在短期内可能造成经济波动,但是长期的信息释放将会平滑经济波动,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市场有效性对经济的正面作用。基于此,提出减少信息控制、实现市场有效性是实现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必要路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桥梁还是陷阱:非标准就业的转换结果研究
    潘卓超
    2021 (06):  29-35. 
    摘要 ( 297 )   PDF(1115KB) ( 660 )  
    伴随劳动力市场特别是数字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非标准就业的规模愈发壮大,影响愈发显著。与此同时,非标准就业的本质特征也决定了其诸多劣势仍然存在。非标准就业对于劳动者就业发展产生的影响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通过劳动调查数据并结合报告数据,以转换作为主要指标,对于我国非标准就业在劳动者职业生涯中扮演"桥梁"或者"陷阱"的作用进行分析,并就影响因素以及结果改变进行深入探讨。研究发现:劳动者通过非标准就业实现了向标准就业转换的比例仅有5%左右,应该说,我国非标准就业在劳动者职业生涯中扮演的作用更符合"陷阱说"。但同时,传统非标准就业向新就业形态的转换会有效增加劳动者工资,故新就业形态提供了非标准就业内部转换的"第三条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金融经济
    “金融加速器效应”抑或“理性资产价格泡沫效应”——基于货币政策、资产价格与经济波动的时变关系研究
    张蕊, 郭潇蔓, 申程程
    2021 (06):  36-47. 
    摘要 ( 288 )   PDF(4639KB) ( 1018 )  
    现阶段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资产价格已到高位,探寻不同金融和经济环境下货币政策如何兼顾"稳增长"和"防风险"显得非常必要而紧迫,而"金融加速器"理论和"理性资产价格泡沫"理论对货币政策的选择提供了矛盾的理论依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包括股票、房地产、债券和基金的中国金融资产综合价格指数,以2006年第四季度至2020年第一季度为研究期,基于TVP-SV-VAR模型研究了货币政策、资产价格与经济波动三者之间的时变关系。研究发现:在正常经济环境中,中国存在"金融加速器效应",但资产价格达到高位之后,"理性资产价格泡沫效应"显现,即资产价格随着利率的提高而上升;随着时间推移和中国资产价格泡沫程度的提高,"利率下降→宏观经济增长"这一政策传导渠道的有效性逐渐降低;资产价格上涨短期内推动经济增长,严重泡沫时可能抑制经济增长;建议目前宏观调控方向为"扩信用,稳货币,松财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政府与市场:近代官厅金融监督制度设计疏论
    肖高华
    2021 (06):  48-56. 
    摘要 ( 226 )   PDF(1347KB) ( 699 )  
    在金融监督近代转型中,朝野从银行监督、证券监督、保险监督等方面提出了诸多官厅金融监督制度主张。虽然不同历史时期因政权更替等因素政府对金融市场的监督力有强弱之别,但时贤官厅监督主张大体上均蕴含着国家权力与市场权利的价值诉求。这些不但为当年金融监督制度体系的构建提供了一定的舆论准备与智力支持,而且能为当前我国金融领域中实现"政府有为"与"市场有效"提供某些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工商管理
    异质性研发与“生产率困境”——基于政府和市场调节效应的研究
    张帅, 刘春学, 蒋睿
    2021 (06):  57-66. 
    摘要 ( 290 )   PDF(2591KB) ( 659 )  
    基于生产率困境理论,运用2000~2017年中国30个省际数据,通过对实体经济技术效率的结构分解,分析异质性研发对实体经济持续性技术效率的影响以及政府和市场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持续性技术效率增长停滞是制约实体经济总技术效率提升的主要原因,颠覆式创新对提高实体经济持续性技术效率存在抑制作用;渐进式创新对提升实体经济持续性技术效率有促进作用。要突破中国实体经济生产率困境,必须注重政府和市场对不同研发活动的互补效应,颠覆式创新更需要"有为政府"的大力支持,渐进式创新更注重"有效市场"的配置作用和"有限有为政府"的外部效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铁开通对上市公司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研究
    庄德林, 鲍远娟, 朱晨
    2021 (06):  67-76. 
    摘要 ( 309 )   PDF(1848KB) ( 914 )  
    准确识别高铁开通对微观企业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对企业投资决策优化和区域产业优化均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08~2017年中国上市公司异地投资微观数据,基于高铁开通的新视角使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对上市公司投资区位选择进行实证分析,并从市场规模效应和交易成本效应两条路径分析其内在影响机制,进而运用中介效应模型进行了机制检验。研究发现:高铁开通增加了上市公司异地投资企业数量,总部所在城市开通高铁的上市公司新增异地投资企业数量平均提高了约5.2%;高铁开通对上市公司异地投资平均地理距离无显著影响,异质性分析发现,高铁开通仅增加了东部地区上市公司异地投资平均地理距离;机制检验发现,高铁开通一方面通过扩大市场规模促进上市公司异地投资,另一方面强化了站点城市信息环境对上市公司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从而通过降低信息搜寻成本促进上市公司异地投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区位战略-CSR战略协同实现企业绩效提升的构型研究
    王友春, 王益民, 李凤娟
    2021 (06):  77-86. 
    摘要 ( 277 )   PDF(1671KB) ( 741 )  
    基于战略差异化("存异")和合法一致性("求同")最优区分,运用定性比较分析(QCA)方法以探究企业区位战略-CSR战略协同实现企业绩效提升的有效构型。研究发现:第一,存在三种不同的企业战略协同路径可促进企业绩效提升,具体可归纳为全球-资源优势驱动型、区域-创新驱动型和区域-市场寻求型。第二,将区位战略的"独特性机制"和CSR战略的"合法性机制"协同整合,从整合视角解释企业"走出去"如何获取持续竞争优势和显著绩效。第三,通过倾向得分匹配(PSM)检验发现高程度的全球-商业资源驱动型、区域-创新驱动型和区域-市场寻求型企业可以通过积极的战略协同实现企业绩效提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贫困与发展
    探索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来自2047县(区)2006~2018年的实践经验
    洪名勇, 李富鸿, 娄磊, 龙娇
    2021 (06):  87-98. 
    摘要 ( 348 )   PDF(2164KB) ( 999 )  
    基于国内2047县(区)2006~2018年的面板数据,将国内设立592个扶贫开发重点县与203个农村改革试验区的政策实践视为一次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识别两项区域政策的实践绩效。分析表明,两项政策实践均能提升政策实施地的经济绩效;扶贫开发重点县中少数民族地区、外生性财政转移支付依赖程度越高地区和市场经济活力弱势地区存在政策绩效增强效应;基于片区、省际、市域和县域层面的成效差异和两项政策效果异化表明深度贫困地区会陷入先天劣势不足、内生动力不足、长期依赖于政策帮扶的困境。更为关键的是,本文基于市场型、管理型和政治型交易费用理论,分别从农村产业革命、农村经营主体和制度创新三个维度,探索乡村振兴的行为路径。此外,必须自始至终将坚守土地产权稳定、农民主体地位、集体所有制公平原则等,完善土地用益物权、构建产业长效发展机制和实现教育、医疗和人居环境等提上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改革试验议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政府财政补贴与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作用渠道与差异效应
    郑军, 秦妍
    2021 (06):  99-108. 
    摘要 ( 278 )   PDF(1348KB) ( 804 )  
    基于利润最大化理论和公共物品理论,尝试构建一个同时包含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建设补贴与运营补贴的农村养老服务供给函数模型,系统分析政府财政补贴与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之间的关系;再通过建立面板联立方程模型,进一步考察了政府建设补贴与运营补贴对农村养老服务供给的作用渠道和传导效应。研究发现:建设补贴直接影响地方农村养老服务供给;运营补贴会抑制部分建设补贴对地方农村养老服务供给的正向影响,且运营补贴对欠发达地区农村养老服务供给的正向总效应相对较大。因此,在发展农村养老服务供给时,政府不仅要加大对农村养老机构的建设补贴和运营补贴,还应考虑政府建设补贴与运营补贴对农村养老服务供给的作用渠道,以便更好地发展农村养老服务供给。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