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与发展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易地搬迁政策何以影响农村妇女脱贫与发展——基于可行能力视角的调研与分析
    高博发, 李聪, 李树茁, 王昕红
    2023, 41 (06): 90-99.  
    摘要145)      PDF (1262KB)(112)   
    在脱贫攻坚目标顺利完成的背景下,亟待超越减贫的视角,从全面发展的层面科学地分析和评价易地搬迁政策对妇女群体的影响。以往与易地搬迁相关的研究更多采用定量方法分析政策减贫效应和作用机制,较少从定性分析出发。基于此,基于对陕西、贵州等省份易地搬迁安置社区的实地调研与访谈,从以往研究较少涉及的可行能力理论的视角出发,探讨易地搬迁政策影响农村妇女脱贫与发现的路径与机理,以期厘清政策对妇女群体的作用逻辑。研究发现,易地搬迁后妇女能够实现脱贫与发展主要是家庭生计压力下妇女主动参与和后续帮扶措施所形成的"拉力",与男性外出务工后妇女被动成为家庭与社区建设主体所形成的"推力"相互作用的结果;易地搬迁政策对妇女脱贫与发展的作用路径包括外在条件与内在潜质两条路径,其中外在条件包括功能保障和发展赋权两个维度,内在潜质包括能力建设和意识塑造两个维度;在易地搬迁政策作用下会对妇女个体和家庭产生双重影响。此结论可对公共政策与妇女发展研究进行补充。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东西部协作中的社会帮扶:类型、逻辑与未来
    谢治菊, 梁嘉俊
    2023, 41 (04): 82-90.  
    摘要217)      PDF (1396KB)(369)   
    东西部协作中的社会帮扶,是人民团体、社会组织、民营企业、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等参与东西部协作、开展社会帮扶的过程。在"十四五"时期,这些帮扶以产业协作、教育协作、就业协作、消费协作等形式,围绕"政府主导、市场主导、社会主导"三种类型开展。社会帮扶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保障于东西部协作的政策体系,维持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府际关系,未来需要针对东西部协作中社会帮扶的需求,通过合理界定政府职能、扩大社会自主性、强化共同体意识、走向协同治理等方式,推进帮扶边界清晰化、帮扶责任清单化、帮扶目标精准化、帮扶路径多元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农村脱贫家庭返贫风险测度及预警机制构建研究——基于生计脆弱性的分析框架
    陈文美, 张昌柱, 李春根
    2023, 41 (02): 73-82.  
    摘要281)      PDF (1374KB)(615)   
    在阐释生计脆弱性与脱贫户返贫风险生成机理的基础上,构建农村脱贫家庭返贫风险的测度指标体系并测算其返贫风险程度。实证结果表明:全国农村脱贫家庭的返贫风险较低,西部地区农村脱贫家庭的返贫风险较高,且同时面临外源风险和内源能力较弱双重困境;风险适应能力强弱是引致返贫风险的主要指标,五项资本贡献率不尽相同,其中金融资本、人力资本是增强风险适应能力的主要贡献因子。在此基础上,可从信息收集管理系统、大数据平台判断预警级别、预警等级情况核查、预警措施介入、预警措施评估五个方面构建返贫风险预警机制。可聚焦易返贫地区,预防外源返贫风险,提升农村脱贫家庭抗风险能力,完善落实防止返贫预警帮扶机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对农民工就业流动的影响研究——基于居民医保和职工医保比较的视角
    王翠琴, 林潇
    2023, 41 (02): 83-92.  
    摘要191)      PDF (1559KB)(329)   
    农民工的就业流动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研究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对农民工就业流动的影响。研究发现:与职工医保相比,居民医保减少了农民工的流动时间;居民医保促进了流动3次以上的概率;与居民医保相比,职工医保促进了农民工的跨市、跨县流动。异质性结果表明,居民医保弱化了老一代农民工跨市和跨县流动,而职工医保促进了新一代农民工的跨市流动;在户籍地参加居民医保或职工医保都会对农民工就业流动产生"回拉"效果。因此,为了促进农民工就业流动以及削弱流动过程中社会基本医疗保险的牵制作用,应创造条件鼓励更多的农民工参加职工医保;提高医疗保险的统筹层次,减少医疗保险的转移接续障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延迟退休决策对居民家庭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影响分析——基于人力资本传递机制
    刘润芳, 车延
    2022, 40 (05): 92-101.  
    摘要234)      PDF (1415KB)(408)   
    在三周期代际交叠模型(OLG模型)基础上使用CFPS(2010~2018)数据探究不同人力资本水平对居民家庭成员延迟退休决策造成的影响以及不同延迟退休决策对居民家庭代际收入流动性产生的影响,并对农业工作者与非农业工作者在延迟退休决策中的异质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父代受教育水平越低、自评健康状况越好的情况下选择延迟退休的意愿越高,而且农业工作者比非农业工作者选择延迟退休的概率要大;居民家庭代际收入流动性呈现出下降趋势,正常退休家庭的代际收入流动性要大于延迟退休家庭,农业工作者家庭大于非农业工作者;非农业工作者通过自身受教育水平对子代收入产生正向影响,农业工作者主要通过自身收入以及子代教育水平对子代收入产生正向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长寿风险、主观生存概率与养老金融资产配置
    朱文佩, 林义
    2022, 40 (04): 71-80.  
    摘要208)      PDF (1866KB)(535)   
    寿命不确定性是影响个人生命周期储蓄的重要因素,预期寿命的延长势必对养老规划和养老金融资产配置带来一系列影响。本文利用《中国人口与就业统计年鉴》数据,在历史死亡率的基础上预测未来死亡率变化趋势,计算出各年龄、性别人群活到某特定年龄的预期生存概率,并将其与CHARLS 2018中的主观生存概率数据相匹配。实证研究表明,预期生存概率与主观生存概率间呈现出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人们意识到死亡率下降趋势并能调整主观生存概率,长寿风险作为环境变量对个人的主观生存概率产生正向影响。主观生存概率上升不会显著影响储蓄水平,但会显著提升个人持有商业养老保险、风险性金融资产的可能性,并相应增加年缴保费和持有金额。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传统村落居民地方依恋对旅游支持的影响机制研究
    陈怡梦, 成锦
    2022, 40 (04): 81-90.  
    摘要228)      PDF (1817KB)(862)   
    本研究基于依恋理论,建构以居民地方依恋(地方认同、地方依赖)为自变量,社区总体满意度为中介变量,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旅游经济依赖程度为调节变量,旅游支持为因变量的整合模型。以贵州省黔东南苗寨、侗寨为案例地,共收集到254份有效问卷,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研究假设。研究发现:地方认同、地方依赖、社区总体满意度对旅游支持影响显著;社区总体满意度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地方认同对旅游支持的影响随居民-旅游经济依赖程度加强而增强,社区总体满意度对旅游支持的影响随着村落经济发展水平提升而增强。通过直接作用、中介作用及边界条件探讨,论证了居民地方依恋对旅游支持影响机理,对旅游目的地规划与管理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精准扶贫政策影响居民主观幸福感对乡村振兴的启示——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周强, 王乾领, 罗良文
    2022, 40 (03): 90-101.  
    摘要310)      PDF (1766KB)(472)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2018年数据,采用政策评估中的断点回归方法,实证研究农村精准扶贫政策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并深入探析精准扶贫政策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与外溢效应。研究发现:(1)精准扶贫政策在减缓农村贫困的同时,对居民主观幸福感产生了显著的“U型”作用,且对居民主观幸福感影响的总效应为正;(2)精准扶贫政策虽然针对贫困人口,但“造血式”扶贫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对非贫困人口也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外溢性,一方面抵消转移支付“输血式”扶贫的局部负外部性,另一方面强化了扶贫政策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正向作用,从而使精准扶贫政策与居民主观幸福感之间呈现出“U型”关系;(3)进一步分析发现,精准扶贫政策通过改变居民的健康状况、医疗支出、非农就业、受教育程度和外出就业人数等因素影响居民主观幸福感,并通过增加贫困居民对未来的信心而提高居民主观幸福感。此外,本研究丰富了精准扶贫政策对居民福利影响的定量评估成果,为巩固脱贫成效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提供了经验支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贫困县设立提升区域协调发展能力对脱贫巩固的启示——来自典型贫困区域的经验证据
    钟文, 郑明贵, 钟昌标, 严芝清
    2022, 40 (03): 102-111.  
    摘要226)      PDF (1802KB)(445)   
    基于2007~2018年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数据和贫困县数据,使用PSM-DID方法实证检验国家贫困县设立对区域协调发展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云南省区域协调发展能力总体水平较低,空间上呈现滇中高、四周低的分布格局;设立国家级贫困县能够持续有效地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平均效应为13.90%,且国家级贫困县设立时间越长,区域协调发展能力提升越明显。同时,精准扶贫战略是明显的分界点,实施精准扶贫战略后,国家级贫困县提升区域协调发展能力的作用更强。进一步的机制检验表明,国家贫困县提升区域协调发展能力的机制包括:产业结构优化、资本积累增加和财政收支困境改善,上述三条路径强化了区域间基础设施通达度水平,从而提高了区域协调发展能力。研究结论对于脱贫后继续巩固当地发展,以及如何将其高效嵌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生育政策、成本社会化与人口出生率
    许坤, 胡东婉, 刘扬
    2022, 40 (02): 69-78.  
    摘要367)      PDF (1347KB)(966)   
    我国计划生育政策调整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科学评价政策实施的效果尤为重要。以2001年《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提倡一对夫妻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生育两个子女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1982~2013年省级年度面板数据,采用面板数据和门槛模型评估生育政策实施的有效性及机制问题。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生育政策与人口出生率显著为正;生育政策和生育成本社会化的交互项与人口出生率显著为正。说明生育政策有效,可以提高人口出生率,且生育成本社会化转移越多,人口出生率越高。从地区分组来看,东、中部地区的政策有效性更强。从门槛效应看,相对于低房价地区,高房价地区的政策效果更明显;相对于低文化水平群体,高文化水平群体的政策效果更明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机会不平等认知与居民幸福感:对家庭背景、运气和个人努力三因子的实证研究
    崔巍, 贺琰
    2022, 40 (02): 79-88.  
    摘要296)      PDF (1669KB)(629)   
    将机会不平等的来源区分为不可控因素和可控因素,分为家庭背景、天赋运气和个人努力三个因子。研究发现,人们更能够接受由个人努力所带来的不平等,且这种不平等对幸福感的影响较大。如果一个人的成就主要取决于自身的选择和努力程度,而不是家庭背景、天赋运气等不可控因素,那么居民幸福感就比较高。另外,与农村相比,在城市样本中与家庭背景相关的不平等对幸福感的影响不显著,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在城市人们更加认可个人努力的重要性,机会平等的正向隧道效应大大淡化了不平等的家庭背景的负面影响,人们更可能通过个人努力实现阶层流动,提高幸福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探索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来自2047县(区)2006~2018年的实践经验
    洪名勇, 李富鸿, 娄磊, 龙娇
    2021, 39 (06): 87-98.  
    摘要343)      PDF (2164KB)(977)   
    基于国内2047县(区)2006~2018年的面板数据,将国内设立592个扶贫开发重点县与203个农村改革试验区的政策实践视为一次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识别两项区域政策的实践绩效。分析表明,两项政策实践均能提升政策实施地的经济绩效;扶贫开发重点县中少数民族地区、外生性财政转移支付依赖程度越高地区和市场经济活力弱势地区存在政策绩效增强效应;基于片区、省际、市域和县域层面的成效差异和两项政策效果异化表明深度贫困地区会陷入先天劣势不足、内生动力不足、长期依赖于政策帮扶的困境。更为关键的是,本文基于市场型、管理型和政治型交易费用理论,分别从农村产业革命、农村经营主体和制度创新三个维度,探索乡村振兴的行为路径。此外,必须自始至终将坚守土地产权稳定、农民主体地位、集体所有制公平原则等,完善土地用益物权、构建产业长效发展机制和实现教育、医疗和人居环境等提上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改革试验议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政府财政补贴与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作用渠道与差异效应
    郑军, 秦妍
    2021, 39 (06): 99-108.  
    摘要275)      PDF (1348KB)(792)   
    基于利润最大化理论和公共物品理论,尝试构建一个同时包含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建设补贴与运营补贴的农村养老服务供给函数模型,系统分析政府财政补贴与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之间的关系;再通过建立面板联立方程模型,进一步考察了政府建设补贴与运营补贴对农村养老服务供给的作用渠道和传导效应。研究发现:建设补贴直接影响地方农村养老服务供给;运营补贴会抑制部分建设补贴对地方农村养老服务供给的正向影响,且运营补贴对欠发达地区农村养老服务供给的正向总效应相对较大。因此,在发展农村养老服务供给时,政府不仅要加大对农村养老机构的建设补贴和运营补贴,还应考虑政府建设补贴与运营补贴对农村养老服务供给的作用渠道,以便更好地发展农村养老服务供给。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国农业竞争力提升视域下的小农户发展
    蒋永穆, 刘虔
    2021, 39 (05): 92-100.  
    摘要325)      PDF (1873KB)(854)   
    目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一个急需破解的重大悖论:如何在发展小农户的基础上提升中国农业竞争力。论文提出中国特色农业竞争力具有三重内涵:以生产竞争力为基本要求,以安全竞争力为战略底线,以市场竞争力为主攻方向。小农户发展对于提升中国农业竞争力有重要作用,这体现于小农户发展有助于提升农业生产竞争力、安全竞争力和市场竞争力并推动提升机制之间联动。因此,提升中国农业竞争力必须促进小农户发展,并且小农户发展有提升农业竞争力的可能性,但当前小农户发展受到内外条件的约束。据此,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完善政府支持、发挥小农户主体作用、发展和推广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以及将小农户融入产业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乡村旅游文化创意产品研发的影响因素研究
    刘民坤, 桑虹丽, 梁建华
    2021, 39 (05): 101-110.  
    摘要588)      PDF (1492KB)(1241)   
    利用文化特色作为乡村旅游吸引力,开发文化创意产品,让文化活起来,不仅符合文旅融合大势,有利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也能促进乡村旅游地文化消费,带动当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基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两个调研地314名乡村旅游者的问卷调查,从消费价值观和感知价值的角度,对乡村旅游文创产品的旅游消费者类型和研发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文创产品研发时,外部感知性应作为吸引乡村旅游者消费的基础,行为功能性作为刺激购买行为的助推器,文化承载性可以成为保障旅游消费的必要条件。乡村旅游者可以划分为四个类型:功能理性型(35.4%)、积极享受型(40.4%)、潜力发展型(11.8%)和面子感知型(12.4%)。乡村旅游地的文化创意产品研发应避免产品同质化,创新民俗乡村特色,在注重实用功能性的基础上保障价格匹配品质,延伸文化传播链,促进文化消费体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家庭资本与社会阶层——基于CGSS2017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
    徐莉, 冀晓曼
    2021, 39 (02): 72-79.  
    摘要475)      PDF (1291KB)(1608)   
    随着“二代现象” “阶层固化”等社会现象的热议,家庭资本是否影响个体社会阶层的获得引起人们思考。本研究基于CGSS2017调查数据,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从家庭经济资本、家庭文化资本、家庭社会资本三个方面考察其对子代社会阶层获得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经济资本对社会高阶层获得有显著促进作用;家庭文化资本中,母亲教育程度对子代社会阶层获得有积极作用,但随时间推移这一作用的显著性消失;家庭社会资本中,母亲的职务级别对于子代社会阶层获得具有积极作用,这一作用同样随时间推移不再具有显著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城乡医保统筹对居民医疗负担的影响——基于城乡差别的视角
    常雪, 苏群, 谢浩然
    2021, 39 (02): 80-89.  
    摘要408)      PDF (1589KB)(1310)   
    利用2014年和2016年的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分析城乡医保统筹制度对居民医疗负担的影响。结果显示,推行城乡医保统筹制度会促进农村低收入居民的医疗服务利用,但并不影响该群体医疗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医保统筹政策减轻了农村中等收入居民的医疗负担,而农村高收入群体和城镇居民受经济约束程度较低,医疗消费几乎不受医保政策的影响。按医疗支出分组的回归结果还表明,城乡医保统筹并不能为重病户分担就医压力。从政策制定的角度,应当重点关注贫困和重疾病家庭,减轻重负担人群的就诊压力,避免因病致贫的发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农村进城买房家庭户口和土地退出问题研究
    张成玉
    2021, 39 (02): 90-99.  
    摘要255)      PDF (1195KB)(867)   
    农村进城买房家庭是农民中比较有条件脱离农村的群体,依据政策规定他们在退出农业户口和农村土地时可以选择全部退出、部分退出、全部不退出三种,因此有多种退出组合可以选择。理论分析认为非农业户口在就业、子女教育、生活环境方面有优势而农业户口在增收方面有优势,因此选择退出部分户口和部分土地等六种情况是较好的决策,而实际调查结果显示农村进城买房家庭选择退出农业户口或退出农村土地的比例只有近30%。建议政府优先引导在城镇有住房和稳定工作的群体退出农业户口和农村土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资本下乡中农户的合作行为、合作意愿及契约选择意愿研究
    石敏, 李大胜, 吴圣金
    2021, 39 (02): 100-110.  
    摘要290)      PDF (1592KB)(808)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然而,在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实践中,农民的合作意愿容易被忽视,甚至出现农民利益被侵害的现象。本文从微观农户视角出发,基于农户问卷调查数据,利用Binary Logit Model和Multinomial Logit Model模型,对比分析农户对资本下乡的合作行为和合作意愿,深入分析农户选择不同契约模式的意愿,并识别影响农户行为和意愿的因素。研究表明:第一,资本下乡中农户的合作行为和合作意愿的差异显著,合作意愿高于合作行为。第二,农户的合作行为受自身生产特征、工商资本特征和外部环境的影响。第三,农户的合作意愿受人口特征、生产特征和工商资本特征的影响,外部环境的影响不显著。第四,农户契约模式选择意愿与户主受教育年限、农业设施投资以及工商资本是否提供支持密切相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政策工具视角的我国消费扶贫政策分析
    彭小兵, 龙燕
    2021, 39 (01): 95-101.  
    摘要402)      PDF (1084KB)(1027)   
    脱贫与发展是各级政府关注的重点工作,同时我国面临着城市居民需求增加而城市供给不足、贫困地区供给过剩而需求不足的困境,在这样的双重背景下,以政策工具为视角对消费扶贫政策进行梳理分析具有理论与现实的双重意义。采用内容分析与定量分析法,选取2018年至今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消费扶贫政策文件为样本,对其政策工具进行编码,构建起基本政策、制度压力和行为动机假设的三维分析框架。研究结果显示,现有消费扶贫政策存在内在结构不合理、政策效果难以持续等问题。未来应注重政策工具运用的合理性,提高内部结构的均衡性,同时加强政策工具的整体规划,避免政策效果的短期效应,以及增强政策工具之间的协同性,发挥政策合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