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0年第02期(总第205期) 刊出日期:2020-03-15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宏观经济
    去工业化、技术差距与产业转移的技术溢出效应
    郑重阳, 贺培科
    2020 (02):  1-11. 
    摘要 ( 491 )   PDF(5955KB) ( 867 )  
    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缺乏显著的正向技术溢出效应,成为2000年后区际技术差距持续扩大以及近年部分地区过早去工业化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利用2001~2017年全国30个省(市)面板数据研究证实,各地区技术水平与工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份额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中西部在2005~2014年承接了较大规模产业转移,而区际技术差距却持续扩大,技术溢出效应显著为负。在相对偏低的技术水平条件下,中西部地区在十余年的产业承接中主要依赖于廉价的要素成本优势,其自主创新能力、创新资源积累已不足以抵御本地消费升级、要素成本上升与国际需求疲软等负面因素的叠加影响。最终,技术差距、商品及服务净输出赤字的扩大至少加快了部分欠发达地区的去工业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的所有制结构与区域劳动生产率收敛
    李丹丹
    2020 (02):  12-21. 
    摘要 ( 406 )   PDF(2699KB) ( 737 )  
    基于2001~2017年中国工业分企业所有制-分地区-分行业的面板数据,利用相对劳动生产率和变异系数指标对全国和分区域的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外商和港澳台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增长和收敛性进行描述性分析,并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对其进行计量检验。结果显示:从全国范围来看,三类所有制结构的劳动生产率均呈现显著的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但是收敛速度呈现差异。其中,私营企业收敛速度最快,外商和港澳台企业次之,国有企业收敛速度最慢。分区域来看,东北和西部收敛速度相对较快,中部次之,而沿海三类所有制结构的劳动生产率收敛速度均较慢。因此,政府应进一步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和完善市场竞争等方面努力,有助于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所有制结构的收敛,从而带动整体经济的收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贸易经济
    投资便利化及其效应:来自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OFDI的证据
    廖佳, 潘春阳, 雷平
    2020 (02):  22-27. 
    摘要 ( 552 )   PDF(1649KB) ( 750 )  
    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构建投资便利化指标体系,测算"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便利化程度及特征,进而采用扩展引力模型实证分析了东道国投资便利化程度对中国OFDI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东道国GDP以及投资便利化总指标在吸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方面具有显著的正面作用。进一步考察分区域和分指标效应,发现不同区域投资便利化的效应不同,其中技术的促进作用在所有区域都很显著。中东欧国家除了技术因素效应明显外,其微观营商环境的便利性也对吸引我国OFDI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东南亚国家除了技术效应外,双边产业园区的建立也具有显著的正面效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出口产品质量与工薪差距——基于中国行业层面数据的研究
    刘钧霆, 王子睿, 佟继英
    2020 (02):  28-38. 
    摘要 ( 416 )   PDF(3816KB) ( 714 )  
    使用CEPII中BACI-HS02微观贸易数据库,运用"质量-调整"价格法测算了中国行业层面的出口产品质量。并选取2007~2016年制造业22个细分行业的相关数据,借助OLS法以及差分GMM模型,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分析了出口产品质量对工薪差距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对工薪差距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实证研究发现,中国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将通过技能溢价机制和利润分享机制扩大工薪差距,劳动生产率和外商直接投资对扩大工薪差距也具有显著影响。技术进步和外商直接投资对出口质量对工薪差距的影响具有明显的调节效应,其中技术进步具有正向调节效应,外商直接投资则具有负向调节效应。稳健性检验表明了估计结果的可靠性。为缩小工薪差距,政府应加大对低技能劳动力群体的人力资本投资,同时企业应增加对低技能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力度,提高低技能劳动力的技能水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工商管理
    机构投资者对企业产能过剩的抑制——得力还是得利?
    韦琳, 孙青, 徐立文
    2020 (02):  39-48. 
    摘要 ( 356 )   PDF(2218KB) ( 677 )  
    为探究机构投资者究竟是抑制企业产能过剩的"得力助手",还是仅为自身利益而搭便车的"得利者",以2008~2018年上市A股制造业公司为研究样本,证明了机构投资者持股具有抑制企业产能过剩的作用。从产能过剩的成因入手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分析,发现这种作用是通过公司治理机制和信息传递机制两个路径实现的,具体表现为:内部和外部治理水平越低,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企业产能过剩的抑制作用越强;相较于财务型机构投资者,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多信息的战略型机构投资者对企业产能过剩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培训对知识员工组织承诺的影响——基于职业承诺的中介与内部可雇佣性的调节作用
    凌玲, 章璐璐
    2020 (02):  49-55. 
    摘要 ( 438 )   PDF(2023KB) ( 789 )  
    知识员工大多具有较强的职业承诺和较弱的组织承诺。如何一体化提升知识员工的职业承诺和组织承诺一直困扰人力资源管理。以培训作为切入点,以385名知识员工为样本,将职业承诺作为中介变量、内部可雇佣性作为调节变量,探讨培训对知识员工组织承诺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培训正向影响知识员工职业承诺和组织承诺,职业承诺在培训与组织承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内部可雇佣性正向调节培训与组织承诺、职业承诺与组织承诺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企业税负粘性研究:基于税务机关税收稽查的视角
    杜剑, 史艳敏, 杨杨
    2020 (02):  56-66. 
    摘要 ( 463 )   PDF(2475KB) ( 771 )  
    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8~2017年的数据为样本进行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存在明显的税负粘性现象,即营业收入减少时企业税负的减少量小于营业收入等额增加时企业税负的增加量。进一步研究发现,上述企业税负粘性受到税务机关税收稽查的影响,国税税收稽查收入比率显著影响企业税负粘性,地税税收稽查收入比率对企业税负粘性的影响不显著。最后,我们还发现企业税负粘性程度在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中存在显著不同,同时,国税税收稽查收入比率对产权性质不同的企业产生的影响也存在差异,国税税收稽查收入比率对国有企业税负粘性的影响在不显著,在非国有企业中则是显著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金融经济
    “营改增”、投资效率和公司期权价值
    强国令, 王梦月
    2020 (02):  67-75. 
    摘要 ( 345 )   PDF(2089KB) ( 694 )  
    基于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从微观层面考察"营改增"对我国公司投资效率和期权价值的影响。研究发现:"营改增"的减税效应和专业化分工效应使公司的投资效率得到改善,投资不足和投资过度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从企业人力资本需求角度考虑,发现"营改增"增强了企业劳动雇佣能力。由于投资活动是公司权益价值的决定因素,故从实物期权角度研究"营改增"在改善投资效率的同时,是否也对公司权益价值造成了影响,结果发现"营改增"可以显著增加公司增长期权和清算期权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资产价格与人民币汇率协调作用下经济稳定增长研究
    白杰, 宫春艳
    2020 (02):  76-83. 
    摘要 ( 411 )   PDF(2441KB) ( 840 )  
    在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的总体发展趋势下,我国的金融市场、资本市场以及宏观经济运行与国际经济的融合度都在不断提升。这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风险因素;给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带来了冲击,影响着我国经济发展的稳定性。为了缓解人民币汇率变化对宏观经济的持续冲击,从资产价格浮动与人民币汇率变动层面出发,从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双视角分析资产价格与人民币汇率协调作用对经济稳定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与股价指数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股价指数等会随着人民币汇率的变化而出现同方向的变化趋势,但存在明显的滞后期,资产价格与人民币汇率之间具有联系且具有稳定经济增长的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贫困与发展
    文化产业扶贫政策的增收和减贫效应:微观机制和贵州农民画的经验
    叶林, 李艳琼, 方峥, 余江, 郭子桢
    2020 (02):  84-97. 
    摘要 ( 523 )   PDF(3379KB) ( 869 )  
    基于贫困家庭微观决策的文化产业扶贫模型显示,该政策促使贫困家庭生产将有限劳动时间配置到边际产出更高的文化产品生产,并最终增加人均家庭收入和提高福利水平。为测度文化产业扶贫的增收和减贫效果并验证其微观作用机制,实证部分利用2006~2017年世界银行贵州调查项目的农村家庭微观定点追踪调查数据,采用倍差法(DID)对2013年开始试点的贵州水城县农民画产业扶贫项目进行政策效果估计。结果显示,相对于不受政策影响的控制组,该政策可导致参与该项目的贫困家庭年人均收入增长额外提高22.6%,且在考虑政策强度和政策质量差异后其增收效应仍然显著。以文化产品劳动时间为中介变量的中介效应分析显示,该扶贫政策通过增加贫困家庭的文化产品生产时间和文化产品销售收入间接提高家庭人均收入,政策导致贫困家庭平均每年额外投入348小时进行文化产品生产并获得9670元的农民画销售收入。此外,对该政策的年度和累计脱贫率估计显示文化产业扶贫具有显著的减贫效果,项目覆盖的8个村民小组年均和累计脱贫率分别额外提高7.69%和13.82%。最后,对文化产业政策的年度效应估计还显示,文化产业扶贫政策在考察期内存在持续增收和稳定脱贫的性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产权性质、企业精准扶贫行为与资本市场反应
    易玄, 吴蓉, 谢志明
    2020 (02):  98-104. 
    摘要 ( 432 )   PDF(1962KB) ( 729 )  
    以2015~2018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企业精准扶贫行为动因与方式选择及所引起的市场反应。结果发现:国有企业和政治关联民营企业精准扶贫更积极,但两者精准扶贫方式存在差异,国有企业更倾向整合型精准扶贫,政治关联民营企业则倾向慈善型精准扶贫。进一步,企业参与精准扶贫产生了积极市场反应;相较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精准扶贫产生的市场反应更积极,尤其体现在政治关联民营企业中。同时,扶贫方式及扶贫持续性对精准扶贫信息披露的市场反应有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乡村振兴背景下深度贫困地区不同土地经营模式效益比较研究——以云南省迪庆藏区为例
    马光选, 刘强
    2020 (02):  105-110. 
    摘要 ( 406 )   PDF(1786KB) ( 710 )  
    基于农户经营意愿、资本投入情况和劳动力使用情况三个要素的考量,将现有的土地经营模式划分为市场化小农计划经营模式、资本密集型雇佣经营模式和劳动密集型联合经营模式等三种类型,对不同土地经营模式进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管是从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来进行判断,劳动密集型联合经营模式都是深度贫困地区农户收益最大化的土地经营模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